■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心相通。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通过经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作题为 《用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关注。
会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吴为山,他的声音中难掩兴奋之情:“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非常令人感动,也激励我更坚定在新时代不断再创艺术精品的决心。”
作为艺术家,吴为山坚信,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创作出时代的经典;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不遗余力践行着典藏活化、普惠于民。“经典作品反映时代又超越时代,通过经典作品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艺术之美是融通情感、建立心灵沟通的最佳纽带。”他告诉记者。
从“将美术馆画库变为人民的宝库”到“整合藏品资源、活化经典、弘扬精神”,再到今年“用经典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吴为山的提案始终围绕着如何让经典作品活起来。
中国美术馆的“典藏活化”之路也在不断升级。吴为山介绍,2016年馆里试水将六层一间不到200平方米的资料室改为“国宝厅”,自主策展,以“小而精”的方式梳理、呈现馆藏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去年11月,中国美术馆又推出“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200余件出自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之手的馆藏精品联袂展出,创下中国美术馆九天接待13万人次参观的纪录。
人们不惜在寒风中排队数小时参观展览的情景令吴为山很是感慨:“这体现出人民对美的渴望,也说明经典作品的感染力是超越时空的。群众对美的需求,激励我们进一步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新年前夕,中国美术馆特意将展览“重磅”升级,增加了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家名作,使近现代名家大师阵容更加整齐,并延长展期至3月。
“经典作品是中国故事‘出海’的最佳载体。事实证明,在国际交往过程中,中国经典是非常受欢迎的。”吴为山感慨地忆起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展出馆藏经典和当代优秀作品的场景,近150名当地志愿者经中国专家培训后,身着唐装用西班牙语介绍中国艺术。当地观众和学者纷纷表示,他们从作品中了解了中国的过去,更感受到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
新年伊始,吴为山收获了一项殊荣:当选法兰西艺术学院通讯院士。这是继吴冠中之后,法兰西艺术学院再次向中国艺术家授予这一荣誉。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表示:“这意味着世界舞台对中国文化、中国当代艺术的认可,这份文化自信,根源在于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对艺术家而言,不断吸取历史文化养分,为新时代再造艺术精品,让这些作品走进世界人民心中,才是最高荣誉。”
为使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世界共享,吴为山建议,整合全国近千家美术馆50多万件藏品资源,梳理经典作品,组织反映新时代精神的高水平创作,策划若干主题性展览巡展于世界;有计划地提升名家名作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使中国名作成为世界名作;通过外交和文化交流方式建立与各国美术馆、博物馆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相应的平台。
(本报北京3月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