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
5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沈彪代表建言美丽乡村建设一一

新时代,农民期盼生活更上一层楼


沈彪代表。本报特派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特派记者 李静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北管村道路平整、岸绿河清、各类配套设施齐全,还建设了好几处文化休闲场所。”全国人大

    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是土生土长的北管村民,提起自己的村庄,有聊不完的家常和满满的自豪。

    从19岁至今,沈彪在村里工作了41年,当了32年村支书,心里始终装着乡亲,“村民口袋富了,日子舒心,天天开心。进入新时代,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更上一层楼。”这次赴京参会,他带着北管村的“成长烦恼”、求索经验和美好期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等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作为代表,我要多多反映村民心声,把老百姓想说的话带到大会上。”

    北管村位于城乡结合部,1980年前后开始发展村级经济,现在已有100多家驻村企业。渐渐地,村民收入增加了,但随

    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从未经历过的烦恼———人口管理难、基础设施欠缺、公共服务不到位、环境污染扰民等,村民抱怨不断。北管村开始反思。沈彪和村民们开动脑筋,动起了自己的“奶酪”———发展速度宁愿慢下来,绝不能污染环境、牺牲安全。一方面,村里不断扩容水电系统,修路桥、植绿化、布设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两年累计拆除3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彻底清理河道水系;建立社会治理三级防控体系。另一方面,严拒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产业园区,吸引电子商务、家居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等“四新”企业。“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坚持高质量发展,村民收入不但没有减少,更重要的是全村生态环境、治安秩序越来越好。”由此,沈彪建议,在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过程中,为农村、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保障;加大对市郊结合部社会治理的政策扶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包括队伍建设、治理模式等。

    “来京之前,还有村民希望我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帮助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沈彪说,“很多村民富裕之后,都想翻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老房子,但是他们不清楚如何做到既舒适宜居、又符合新农村总体规划,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本报北京3月7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