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沈竹士 徐晶卉见习记者 王嘉旖
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式开幕前一小时,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内中央大厅北侧亮相,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杨利伟、潘建伟、赵红卫、周晔、吴浩、张敏、张桃林、吕忠梅、李文俊、杨扬、张凯丽等11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这里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空间站建设、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复兴号”动车组……短短40余分钟,“委员通道”上频频传来的中国科技新成就令人振奋。政协委员们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展望未来的科技创新,仍需坚持奋斗,不负新时代。
航天: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员杨利伟就今年中国航天的重要举措答记者问。他说,中国载人航天全面进入了空间站这个新时代。我国已具备建造空间站的能力。今年虽然没有发射任务,但仍是关键一年,工作十分重要,任务依然艰巨。
杨利伟介绍,今年会选拔第三批航天员。与以往相比,选拔数量比前两次都有增加。以前的飞行任务每2-3年才会有一次,现在每年会有1-2次发射,数量上增加了,因此需要更多航天员。与此同时,选拔航天员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前两次航天员选拔以驾驶员为主体,此次还将选拔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招收范围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原先航天员都来自空军飞行员,此次选拔还将面向社会相关领域选拔,如大学、科研院所等。
量子技术:保护信息安全,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希望通过后续五到十年的努力,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以保护千家万户的信息安全。
潘建伟说,我们的信息安全每天都在遭受威胁。量子通信技术在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种既不能破解、也不能窃听的安全传输方式,这会使它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大有所为。比如,量子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确保银行转款安全。量子信息技术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式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一个十分强大的计算工具,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传统经典计算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精准预报天气、研制高性能材料。
“墨子号”成功完成科研任务、“京沪干线”全线开通……一项项成果振奋人心。潘建伟表示,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希望集中全国科技力量,“通过协同创新,使中国的量子信息技术继续领跑世界。”
动车组:未来有望实现半自动驾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透露,我国高铁动车组有望实现半自动驾驶功能。司机只需轻按一个按钮,列车启动、加速、减速、停车均可自动智能完成。
去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正式上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赵红卫说,中国动车组下一步将朝着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相关研发团队正在研究适应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速度等级要求的新型动车组。她还透露,未来的动车组将更加“智能、绿色”,新型动车组将使用更加环保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本报北京3月3日专电)委员照片均本报特派记者 赵立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