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近年来发展势头加速,很大程度上源于云计算服务的增加。
云计算因其充裕的存储空间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已成为企业数据中心的外部延伸。机构组织将各种渠道和设施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传送至云端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用来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然而,虽然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完美匹配,但并不是每一个物联网场景都能利用它。产业物联网需要对数据进行即时处理,无法承受在终端设备和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平台之间来回往返所造成的延迟,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数据的快速反馈,对数据流进行即时处理。
例如,在探测到压力和温度阈值组合异常之后,物联网云计算才会关闭液化石油气加注机,这样也许已经太晚。替代方案是在检测到本地数据异常的几毫秒之内,立即触发反应并采取行动。另一种需要即时数据处理的场景是医疗保健,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医疗保健公司不希望让生命挽救系统产生的关键数据泄露出来。如果这些数据在本地处理,不仅能令数据的反馈速度更快,也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
于是,在本地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之间分配物联网工作负载的需求,催生了一种被称为“雾计算”的体系结构模式。处理工业自动化的大型企业必须在专门为物联网设计的数据中心内,部署一个集计算、存储以及资源网络化为一体的集群,以提供足够的功率,在本地进行物联网数据处理。而处于网络边缘的这个集群,就被称为“雾层”。雾计算在网络边缘位置模仿云计算能力,同时继续利用云计算,完成繁重的大型计算任务。
思科是雾计算市场的早期推动者之一,该公司甚至在“物联网”成为一个流行词之前,就提出了“雾计算”的概念。思科将雾计算定位为减少混合云中延迟的一个层次,并最终以物联网的形式,为雾计算找到了合理的应用实例。
2015年11月,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的领先供应商组成了一个称为OPenFog联盟的产业实体。该联盟的宗旨是在雾计算架构、测试平台发展以及各种互操作性和组合性的可交付成果中,推动产业和学术团体的领导层,完美利用云计算及其边缘架构,将端对端的物联网方案付诸实施。
ARM、思科、戴尔、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是OPenFog联盟的创始成员。除普林斯顿大学之外,该联盟的所有其他成员都对将雾计算主流化有着浓厚的商业兴趣。可以预见,云计算有了雾计算的加盟,将如虎添翼,进一步加速物联网在企业中的推广。
(宇辰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