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小陆家嘴商圈今年将迎来一轮重大升级:三大“新生代”商场陆家嘴中心、尚悦湾、世纪汇将陆续开业,两大“中流砥柱”国金中心、正大广场则将进行品牌调整,此轮升级将引入老佛爷百货及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首入店、旗舰店、集成店和买手店,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上海购物”体验。
这仅仅是浦东新区系统打造“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的计划之一。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浦东新区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示范效应,加快建设“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
主要功能性指标三年内再上新台阶
推进落实建设上海“四大品牌”,浦东新区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力争经过首轮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的滚动实施,让主要功能性指标再上新台阶。
从数字来看,各个指标的“考核标准”已清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张江园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区域增加值比重达到15%,浦东新区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全市1/3,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的1/3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2%,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全国最高,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数量全国第一。陆家嘴金融城外资资管联合会内机构代表的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4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60%以上,钢铁、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等三类大宗商品销售规模达到千亿元级水平,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市比重达到5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90%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3……
在总体目标下,浦东新区还设定了阶段目标和量化指标。据了解,今年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要形成整体性、系统化推进态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领域、分阶段落地一批重点项目、搭建一批公共平台、形成一批支撑政策,取得一批具有集中度、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成果。
四个专项行动聚焦15个领域
据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姬兆亮透露,根据三年目标,浦东新区将形成“1+4+3+X”工作体系,在一个总体实施意见下,分别制订四个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专项行动方案》着力打造“自贸功效新高地”;《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专项行动方案》将打造“科创引领新高地”;《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专项行动方案》将打造“全球时尚新高地”;《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专项行动方案》将打造“先进文化新高地”。四个专项行动方案共聚焦15个领域,加快推进24项重点任务。
“上海制造”专项行动将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优质企业三个重点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是浦东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规模去年达到585亿元,2020年发展目标定为800亿元。两年内产业规模扩大200多亿元,如何实现?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透露,将通过进一步优化张江及其周边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深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MAH) 试点等体制改革、打响“张江药谷”“上海医谷”等品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小陆家嘴商圈的重要商业体,国金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国际顶级品牌及潮流品牌的集聚地。其高级经理邓雪麒透露,国金中心将积极顺应当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市场趋势,适时调整租户结构,即时更新完善业态组合,增加体验式消费、线上线下结合等消费模式,利用项目的优势业态组合,为区域聚集更多消费力。
在共性服务需求上建三个公共平台
整体性和系统性推进上海“四大品牌”,需要从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为支撑四个专项行动,浦东新区将聚焦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和科技转化服务三大要素,建立三个公共平台以更好满足相关共性服务需求。
据悉,浦东新区将整合集聚海外人才局、出入境管理处、人才交流中心和国际人才发展中心等,筹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在规划设计中,浦东新区将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人才港,打造最具开放性、创新性的人才服务平台;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政策优势,引进一批优质全产业链服务机构,建设人力资源市场机构集聚平台;开展国际化、高端化人才交流品牌活动,完善人才活动交流平台;打造人才宣传展示平台;优化运作机制和服务功能,完善人才在线服务平台。
企业服务平台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也将由区级层面统筹规划。据了解,企业服务平台将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为导向,强化政府服务、公共服务、专业服务、诉求处理、发展环境评估等功能,推进模块化、集成式服务体系建设;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通过法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专业化选择以及市场化推进方式,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
此外,浦东新区还将统筹整合各类政策,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保障“四大品牌”专项行动方案有效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