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
DS6
文汇读书周报;三味书屋

虽未成功却也未失败的英雄

——读《熬:极地求生700天》


《熬:极地求生700天》

[美]阿尔弗雷德·兰辛著

代 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刘蔚

    最早知道南极探险,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体育杂志中第一次知道了南极探险家阿蒙森和斯科特的名字,他们无疑是人类征服南极的英雄。然而,还有一位英国探险家,曾经三次前往南极探险,虽然都功败垂成,却在南极探险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就是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美国资深记者阿尔弗雷德·兰辛撰写的《熬:极地求生700天》,以真实生动的笔触、跌宕起伏的情节,再现了沙克尔顿率领探险队由西向东穿越南极大陆,却在冰海被困长达700天,最终成功获救的悲壮历程。读来扣人心弦,荡气回肠。

    1901年,沙克尔顿作为英国著名探险家斯科特率领的全英南极探险队的一员,最终抵达了南纬82°15′,距离南极点745英里。接着是1907年,沙克尔顿自己带领一支南极探险队,与三名队友一起,历经艰辛,突进到离目的地仅97英里的地方,可以说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最后却因为食物短缺不得不半途而返。在沙克尔顿启动第三次南极探险之前,他的同胞斯科特带着三位队友在1911年底、1912年初战胜重重困难,终于抵达南极点,却发现在他们到达目标的一个多月之前,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经先于他们抵达南极点;更悲情的是,斯科特及其三位队友由于患上败血症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最终未能回到大本营。斯科特与三位队友的牺牲极大地激发了沙克尔顿的使命感,促使他加速推进第三次南极探险的筹款、造船、招募人员等准备工作。他立下宏愿:“我们已经在征服北极和第一次征服南极的行动中被别人打败,所以我认为,这一伟大使命必须由我们英国人来完成。这就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极地之旅——穿越南极大陆之行!”因此,尽管奥地利王储费迪南大公在1914年6月28日被刺导致一战爆发,战争让停泊在泰晤士河口的“坚忍号”探险船的开拔蒙上了阴影,但沙克尔顿还是义无反顾地指挥 “坚忍号”上的27位队友于1914年8月1日扬帆起航了。

    该书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述“坚忍号”驶进南极海域后,遭遇洋流和暴风雨,被困冰山5个多月,沙克尔顿只好放弃原先的计划,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终于驶向大象岛,初步摆脱困境。被困冰山后,沙克尔顿想方设法指挥“坚忍号”冲出浮冰,但都没有成功。“夜晚,浮冰压力蹂躏得船发出野兽般的哀嚎,仿佛要把船撞碎”,沙克尔顿只得下令弃船,用救生艇将人员和装备给养转移到安全的浮冰上。在企鹅不祥的、挽歌般的哀鸣声中,“坚忍号”被浮冰撞得四分五裂,也预示着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队前路维艰,凶险莫测。尽管如此,队友们依然保持着乐观情绪,他们自己动手建造了三艘小船准备用于下一步的行动。但随着探路失败,探险队只好在浮冰上安营扎寨苦苦等待,加上迟迟找不到开船的机会,食物减少迫使沙克尔顿下令杀掉原先运输给养的雪橇狗群。于是,压抑、悲观的气氛开始弥漫,争吵、害怕、自私等人性的弱点在困苦艰难的环境中纷纷暴露。然而,刚强坚毅的沙克尔顿始终没有放弃,队员们分乘三艘小船重新出发,克服了千难万险,探险队终于抵达大象岛,觅得了一块暂时的栖息之地。

    书的后半部分则是记述登上大象岛后,沙克尔顿决定亲自带领沃斯利等四名队员驾驶小船“凯尔德号”,前往南乔治亚岛请求援兵,解救留在大象岛上的其他23名队友。时穷节乃现,沙克尔顿乐观昂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时时鼓舞着他的队友们,而他的坚毅果敢则在该书的后半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于1916年5月10日登上南乔治亚岛后,沙克尔顿审时度势,又做出一个决定:将五人一分为二,他带船长沃斯利和二副克林从陆路去岛的北边搬救兵,另两人留在岛的南面等候。三人在翻越一座峭壁时,太阳即将落山,而行进的速度太慢,一小时后很可能会被低温冻僵。于是,沙克尔顿当机立断,说服沃斯利和克林,三人前后抱紧冒险向下滑去,“尖利呼啸的风声就猛地直往耳朵里灌,白乎乎的雪嗖嗖地从身旁飞溅而过”,最后,三人有惊无险地滑到了平地……

    读《熬:极地求生700天》,仿佛在听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交响曲。西贝柳斯的交响曲散发出冷峻、悲壮和忧郁的气息,但乐章在进行中会不时地出现抒情庄严的乐段,仿佛是对北欧的高山、雪原和湖泊深情的赞美与感恩。《熬:极地求生700天》也是这样,在描述沙克尔顿及其队友们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奋力抗争的同时,抒情的插笔往往适时而至,让这本充满男性阳刚气质的书变得柔软,甚至闪耀出哲理色彩。比如描写南极进入继夜后出现的“绚丽得让人窒息”的极光,“不可思议的太阳耀斑将绿、蓝、银色的光芒从地平线上瞬间投入暗蓝的天空,煜煜闪耀的虹彩极光仿佛也是从脚下坚如岩石的冰坂升腾而上”。队员们目睹冰山在他们的脚下一点点碎裂,既感到惊心动魄,又情不自禁被吸引,“或许就在下一秒钟,他们就有可能被卷进冰海,不是被撞得粉身碎骨,就是溺水而亡,抑或在冰寒的海中垂死挣扎,直到体内最后一点生命之火黯然泯灭。然而,眼前景象的恢弘壮观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的”。死的恐怖与生的热烈就在这瞬间的转换之中。

    沙克尔顿终究没有穿越南极,但他与队友们的坚忍顽强、百折不挠,使得探险队终于转危为安,全身而退。在长达700天艰苦卓绝的旅程中,沙克尔顿与他的队友们展示了人的意志和力量所能创造的奇迹,在与大自然的抗衡中他们的精神获得了升华,达成了与大自然的和解,因此,他们是虽不成功却也未失败的英雄。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一场同永不疲倦的敌人进行的战斗,而人类从来没有赢过;因此,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就是不被打败。”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