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2
要闻

新昌调腔:古韵遗风,重焕光彩


《目连拜佛》 展现了一系列调腔目连戏传统特色,也融入了符合当下审美的舞台设计。                    (新昌调腔剧团供图)

    ■本报记者 周渊

    凄厉、激越的目连号和调腔特有的“帮腔”,近日重又在浙江绍兴新昌县文化中心响起,最古老的“起殇”、鲁迅笔下的“无常”一一重现,一出罕见而珍贵的完整版“目连救母”重又在这方简朴的舞台上“活”起来……

    3个多小时后,这台汇集了“新昌调腔”和“绍兴目连戏”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连拜佛》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舞台一侧,该剧导演、新昌调腔剧团副团长田敏长舒了一口气:复排《目连拜佛》并不容易,更何况,舞台上挑大梁的是剧团里的“90后”甚至“95后”。

    位于浙江东部的新昌县,拥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新昌调腔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也是公认的“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而绍兴目连戏则一贯沿用调腔演唱。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目连戏被誉为“戏祖”,仅靠艺人口口相传,几经起落,如今已面临濒危境地。

    保护和传承这份古韵遗风,成为剧团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田敏告诉记者:“调腔目连戏现存手抄本168出,使用唱腔曲牌80多种,可演三日三夜,现在只有零星剧团和民间班社还能演部分折子戏。此次复排 《目连拜佛》,我们保留了故事主干,还原了一些经典出目,其中干唱、闹场等都是调腔特有传统,又融入了符合当下审美的舞台设计等。”

    为此,田敏多次赴嵊州市黄泽镇前良村向82岁的王林铨“取经”,王林铨是这一带唯一能唱168出全本的老艺人。“目连戏中蕴含的孝亲、劝善、诚实等价值观历久弥新,她是古老的,也是鲜活的,我们是怀着敬畏心来排演的。”田敏坦言。

    台上演绎的目连救母历经重重磨难,台下,新昌调腔的传承之路也同样曲折。和许多基层剧团一样,“天下第一”的新昌调腔剧团也是“天下唯一”,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剧团,至今仍“蜗居”在县文化中心,练功房由几间办公室打通而成,没有库房,演出道具、设备只能码在剧场大厅外。

    和很多传统戏曲相似,这个古老剧种的人才培养也几经沉浮。从上世纪50年代培养的首批国家级传承人章华琴,到王莺、田敏,再到此次担纲主演的俞臻杰、张婷芳等新生代,新昌调腔正是通过“传帮带”甚至“隔代传”的方式才得以延续。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徐宏图犹记得,借助非遗契机,2007年再开调腔中专班时距离上次招生已过去20年,学生多来自农村,已退休的章华琴夫妇和他们一起吃住在学校,将每一句念白、每一个动作倾囊相授。俞臻杰、张婷芳都来自这个班,如今,舞台经验日益丰富的他们正成长为剧团中坚力量。

    《目连拜佛》首演第二天,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王林铨、王莺、田敏榜上有名,以鼓励他们为古韵遗风重焕光彩做出的贡献。下了戏的俞臻杰和张婷芳则显得有些腼腆,有剧团工作人员在朋友圈里“晒”出两人伤痕累累的膝盖,记者问:“这么苦,想过放弃吗?”“老祖宗留下来的,不能让它断在我们手里。”两位年轻人坚定地说。(本报绍兴2月6日专电)▲相关报道刊第四版·天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