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3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委员建言

体育产业应成“上海服务”新亮点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F1、网球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这些顶级赛事已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在各种现代服务业态中,体育产业是一股快速发展的新兴力量,完全可以成为“上海服务”的一个亮点。正在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民盟市委通过提案建议上海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体育服务链,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上海正在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民盟市委在提案中认为,近几年,上海体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体育类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开始显现。但同时,较之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仍偏小,目前大约占全市GDP 的1.5%。而且,体育产业政策仍不够完善,产业布局有待细化,体育产业与时尚和科技元素缺乏对接。

    民盟市委通过调研发现,国际大都市的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高度重视体育产业,通过税收等政策促进产业有序发展;跨部门联动,体育产业形成融合发展机制;注重发挥行业民间组织的作用;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体育产业集聚区;强调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为此,民盟市委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市体育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构架,推进体育产业,建议在市体育局增设“产业处”;建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和体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更多跨界型体育人才,推动产业研究、经纪、创意设计、传媒文化等人才进入体育行业。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案认为,上海可在现有文创园区、科技园区、旅游景区叠加体育要素,形成特色集聚,打造体育服务链。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