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5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城市规划更新不妨加入“儿童视角”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建议传真】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到来,如何建一座让儿童能自由探索、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城市,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议题。

    目前,上海在公共出行方面,对儿童的友好度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在推婴儿车出行时,很多地方没有方便的无障碍电梯。城市的交通环境也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大人带孩子在街上行走时,要一直抓着小孩的手,因为要时刻担心突然出现的汽车、助动车和自行车;过马路时,即使走在人行横道线上,也要当心汽车、自行车抢道不避让婴儿车的情况。因此,制定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不能单纯从成人的需求出发,也要加入“儿童视角”。这是城市文明友好度的体现。

    【代表如是说】

    市人大代表朱海鸾建议,对学校和学校操场、公园和游乐场、公共交通、以儿童为中心的建筑、家庭友好型公共空间和公共医疗场所进行系统梳理: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配备便利的无障碍电梯,方便推着婴儿车出行;尽快研究相应的母婴设施配置比例和设施配置标准,并纳入政府的相关规划。

    鼓励社会大众尊重并礼让携带婴幼儿的出行者,主动让行、让座。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意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幼儿园、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从小培养安全意识。相关部门要从保证儿童出行安全的角度考虑,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中可能影响儿童安全的保障措施。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念要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权利。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尝试用孩子的眼光去寻找城市存在的问题。要充分探索和挖掘城市现有环境和场所,针对儿童特点进行改造,让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环境设施和场所。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