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7
社会建设

徐汇区加快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基层骨干队伍

实施全能型社区工作者“成长计划”


    ■本报见习记者 王嘉旖

    为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基层骨干队伍,徐汇区日前启动了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针对现有培养体系的“痛点”,对症下药,优化考评培训机制,让社区工作者在居民区也能看到职业发展的未来。

    打造全能型社区骨干队伍

    以最快速度奔到虹梅庭公益服务中心,把散乱停放的单车规整好,整齐摆放在白色停车框内,完成任务、打卡成功,整队人马再迅速赶赴下一个任务点位……

    路过的行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一场城市定向比赛,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是徐汇区针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的一次“特殊培训”。这个名为“徐汇社会治理创新体验行”的活动,将参与的社区工作者分为五组,以浦北路的徐汇记忆展为起点,瑞金南路的公安博物馆为终点,串起六个任务点,每个小组分别体验不同的线路。

    与以往的城市定向比赛不同的是,此次的体验行活动弱化了结果导向,而更突出各个任务点的体验性。这样的培训不再是传统的说教课程,而是通过寓教于乐,让初到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所在地的历史人文。武康大楼、黄兴故居、巴金故居……一栋栋历经岁月的老洋房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动人故事。“以‘城市定向赛’的方式让我们每个人参与了解历史,印象非常深刻。”枫林街道徐汇苑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王诤说。

    2014年,上海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课题”。此后,社区治理成为热词。然而,社区工作的繁杂性使得这项任务不能仅凭“一双手”完成,打造一支“全能型”的社区骨干队伍尤为重要。

    日前出台的徐汇区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不仅为个人能力突出的“明星书记”提供了更大舞台,同时也为社区工作的骨干力量提供了可展望的上升通道。如今的社区工作者,不只限于社区内处理邻里矛盾,也可以放眼长远、以全局角度来思考社区工作,通过自身的优秀表现争取更多的交流机会,这让社区工作者们工作起来更有“盼头”。

    优化人才进入、退出机制,激活一泓池水

    “嘴勤”“腿勤”是社区工作者的不二法宝。但长期以来的笔试环节,却将部分能力与社区工作匹配,但不擅“笔头功夫”的应聘者拒之门外。针对这一情况,徐汇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取消招聘环节中的笔试项目,通过“面试+职业能力及性格测评”的方式更精准地选拔社区工作所需的实务型人才。在面试环节,传统的问答模式变成了时兴的实景模拟,由各街道组织经验丰富的居民区书记模拟社区工作的真实环境,考查考生的性格气质、语言表达等全方位能力。

    而原本一年两次的固定招聘期也拓展成了全年无休的招聘窗口,动态的人才蓄水池就此建立。此外,徐汇区还在大型国企转型的契机下,与其“结对”,将条件适合的后备力量推荐到居民区工作。在原宝钢集团(现宝武集团) 工会工作的赵玉琴便是在此机缘下来到了漕河泾街道嘉萱苑居民区担任党支部书记一职。服务对象变了,但服务内容却有相似,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她,很快就与居民们打成一片。据了解,2016年徐汇区从宝钢定向招录了23名社区工作者,目前已有11人担任居民区书记,3人担任居民区副书记。

    有了多元的吸纳人才机制,还要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剔除社区工作中的不合格人员,让人才蓄水池真正“流动”起来。通过月度和年度考核,将服务意识不强、得过且过的社区工作者“退出去”,促进社区工作队伍的“换血”。据徐汇区社建办介绍,自去年以来,全区已有四名社工被解聘,78名社工被警告和诫勉谈话。

    相关链接

    如何通过社区工作切实地增强百姓的获得感?为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部署要求,徐汇区对标今年发布的《上海市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了区层面的《徐汇区社会治理“十三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规划》明确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五大重点任务,即以城市党建为引领,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治理法治化规范化;以精细化治理为重点,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以多元主体参与为纽带,激发自治共治活力;以队伍建设为基石,持续做优做强基层队伍。

    据介绍,徐汇区将重点落实十个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其推出的重点项目包括实施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全面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落实“邻里汇”综合服务体建设、加强区域党群服务站点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