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7
社会建设

黄浦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垫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借力工程”巧妙拆解基层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放诸基层,面对各式各样的诉求和矛盾,如何巧妙拆解、及时化解? 中心城区黄浦区在实践中探索“借力工程”,巧借外力,积极引入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社会矛盾,垫实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知心妈妈,提供“心理疗愈”

    在黄浦区信访接待场所,有一支远近闻名的“知心妈妈”团队。这群有着心理咨询资质的阿姨妈妈们与信访干部形成合力,将很多事后干预前置为事前预防,提升了来访接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里,“知心妈妈”们作为第三方,耐心地倾听诉求、合理地开导劝慰,在她们的帮助下,大多数服务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心理疗愈”,不少人慢慢走出执拗,敞开心扉、融入社会。

    黄浦区信访办与区妇联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完善“知心妈妈”项目运行机制:运用个案平台,由信访办牵头,个案所涉及的街道信访办、机构工作人员及责任单位共同参与,视情召开个案小组会议,分析案情,商议对策;开展分类目标管理,将服务对象所涉及矛盾化解难易程度分类,分别派出不同的服务团队,实现因人施策,精准到位;定期开展项目服务效果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调整。

    律师助阵,实现全程留痕、全程依法

    目前,黄浦区下属十个街道均聘请律师入驻信访接待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同时律师们也积极参与旧改征收、城市管理等工作,对可能引发的问题加强风险研判,及时提醒相关部门。

    律师参与信访接待,让信访工作全程有了法律支撑。黄浦区信访办主任张磊介绍说,一方面,律师的专业视角可以精准把脉,有助于发现问题症结,提高工作精准性;同时,选聘富有经验的律师轮流参与接待工作,作为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更容易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如淮海中路街道某小区业委会改选的信访复查事项,涉及的法律法规较为复杂。区信访办引导律师及时介入,通过阐述法理、厘清关系,促使该小区顺利成立了新的业委会。

    关口前移,提升自治化解矛盾之力

    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是黄浦区的着力之处。

    半淞园路街道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住宅成套率达90%。街道从2013年起在耀江居民区试点建立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平台,实行社区管理政策法规共学、重大事项共决、管理问题共商等制度,并在试点基础上在全街道复制推广。街道也为所有业委会联谊会配备法律顾问。如今,这个平台逐步成为社区各方协商自治管理的重要载体。今年4月,耀江居民区在全区首发自主“研发”的 《住户守则》 及自治管理模式,为完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并向周边小区输出“自治热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