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幼儿园小朋友究竟该学些什么才能顺利升入小学? 日前,一场由500名幼教实践者参加,围绕84个学前教育话题展开的2017上海学前教育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幼教专家表示,幼小衔接并非储备知识、为孩子择校。关键阶段,幼儿容易出现心理和情绪波动,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小衔接心理准备很重要
青浦区香花桥幼儿园教师朱琦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认为,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幼儿在环境和社会角色的改变中,一般要度过兴奋期、压力期和适应期三个心理体验阶段。而现实生活中,多种因素会影响幼儿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健康。比如,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家长盲目给孩子施压,使幼儿园大班时期成了孩子的“集训期”;还有的孩子,会因幼儿园与小学的巨大差异产生焦虑。这些显性或隐性因素,会让不少大班孩子情绪波动。
朱琦说,此时教师应该开展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建设。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搭建温馨又相对封闭的“心情小天地”,便于幼儿心情波动时,在“小天地”里与好朋友说说悄悄话,渲泄负面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幼儿出现行为偏差或情绪波动现象,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情绪。即便幼儿出现情绪低落、喜欢独处,或者是异常兴奋、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等情况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正确面对,而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让小学生充当幼升小“摆渡人”角色
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教师陈晓红认为,对同一事物,成人和孩子往往有不同视角。例如,对于幼儿来说,父亲可能是“超人”;医生往往代表“恐怖的形象”等。想要理解幼儿,就应该站在儿童的视角。
不少幼儿园会把“小学生姐姐”请进大班,与孩子们沟通交流。陈晓红解释说,让小学生走入幼儿园成为“摆渡人”,能从幼儿的视角与孩子展开对话,舒缓幼儿的心理。
35分钟对话时间,22名幼儿园大班孩子提出了35个问题,小学生姐姐都耐心作出解答。统计显示,幼儿们关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小学的物质环境、小学生活情况、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上,最后才关注小学的学习情况。其中,“什么时候戴上红领巾”是幼儿们最关注的话题。
要给幼儿园生活安排一个仪式性的结束
幼小衔接不仅要做好孩子升入小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还要为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划上一个句号。在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从1997年开始设立的“夜宿乌南”便是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该园教师殷佳妮说,每逢6月大班孩子毕业前,他们都会有一次与小伙伴一同住宿幼儿园的经历。
孩子们在这个难忘的夜晚,会首先观看电影 《博物馆奇妙夜》,还将观看一场由孩子们自己演出的的毕业晚会。晚会之后,最为精彩的寻宝活动开始,小朋友被分为不同小组,一边互相讨论,一边根据卡片上的线索共同完成任务;此后,幼儿们还会在黑暗中一起进行“勇救小动物”“枕头大战”等游戏。每个幼儿会收到教师发放的电子心愿灯,许下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
许多从乌南幼儿园毕业多年的孩子,都对当年那个夜晚念念不忘。“每当我在小学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在幼儿园夜宿时与小伙伴一起讨论寻宝通关的过程,这激励着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问题的勇气。希望在小学毕业时,我们也能参与一次这样的活动。”一名从这所幼儿园毕业的小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