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3
综合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上海财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成效初显

“定制”高层次财经人才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如何将“好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财经人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全新探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已悄然启动三年,如今成效初显:该项目开办至今,两届总计约60名学生,100%赴美国和英国、新加坡等海外高校交流学习;首届19名学生已分别前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IFC、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等国际组织机构或涉外部门实习。

    眼下,上海财大新的国际高端财经人才培养措施正在逐步推进:搭建更多海外实习基地,成建制地培养适应国际组织需要的高层次财经人才,缓解国际组织人才的急切需求和我国现有人才储备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为国际人才战略提供良好支撑。

    “三个贯通”,定制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承载着上海财大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上的全新思考: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制定国际规则、协调多边事务、调节国际资源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急需培养和输送一大批国际组织人才,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

    据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介绍,随着由中国主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国际机构陆续设立,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有意识地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直接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点。”

    针对这一目标,上海财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着力实现“三个贯通”,即:本硕培养贯通,国际国内贯通,学习实习贯通。学校从本科四年级学生中进行选拔,入围者进入“1+2”本硕贯通培养通道。项目第一学年,学员在上海财大完成衔接课程,比如,复合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国际语言高阶强化训练,以及国际组织基础、国际金融、商务与法律模块基础课程的学习。两年硕士阶段,学生将在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直接支持下,前往海外合作院校完成一年的深造和海外实习,由此实现国际国内的贯通。

    精选海外合作院校挖掘地缘优势,方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为了让更多学生前往国际组织或国际机构实习,上海财大在对最初该项目做顶层设计时,专门在海外合作院校的选点上下足了功夫。

    目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海外合作院校分别是新加坡管理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福德汉姆大学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

    姚玲珍介绍,这些海外院校,不仅各自的财经类或商科专业办得可圈可点,而且这些院校都地处世界著名的国际和区域金融中心,也是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总部/区域总部汇聚地。

    以夏洛特为例,这座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最大城市,也是全美第二大金融中心,十几家美国银行总部以及全球九大金融500强企业的总部都设在此地。

    在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完成一年课程后,上海财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学员方曦东不久前申请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实习岗位,眼下正在日内瓦实习。

    据上海财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介绍,不少已经完成海外学习和实习的学员,纷纷把国际组织的相关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了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后,学员们在毕业论文选题的设定上有了更强的针对性,研究也更加深入。

    搭建更多海外实习基地,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日渐走上轨道,上海财大在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上也有了更多更新的思考。

    目前,学校正在考虑通过由点到面、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海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们争取更多实习机会。诸如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在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此外,亚投行、金砖银行等由中国倡导的国际机构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光明集团等“走出去”中资企业等,都是学校搭建海外实习基地的首选单位。

    随着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上海财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优化之中。

    泛美开发银行此前在和上海财大洽谈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曾提及,西班牙语是国际组织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目前,学校已经引进高质量师资开设西班牙语课程。“国际组织的工作规则意识很重要,而且目前国际组织需要的专业人才中,法律人才更匮乏。”李劲松介绍,目前,上海财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在国际金融与国际商务方向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国际法律”专业方向,并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