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
3
要闻;综合;广告

1微米高精度扫描下,天文老照片魅力重现

在天文博物馆,纵览百年星辰


摄于1902年的猎户座大星云。

(上海天文博物馆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许琦敏)想一睹明月星辰百年前的模样? 去西佘山的天文博物馆吧! 从昨天起,“百年匠心·仰望星空”天文老照片展在那里开展。

    1902年的猎户座大星云、1987年的日环食、1994年的彗木相撞……通过目前世界一流的图像扫描还原和高清处理放大,近50张照片从3万张拍摄于1902年到1998年之间的照片中筛选出来,仿佛是一条连通百年星辰的时空隧道。

    此次,仍有很多珍贵资料还来不及整理展示。比如,佘山天文台曾在1910年、1986年两次拍摄下哈雷彗星的回归。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料。策展人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高级主管汤海明说,这些底片背后的故事,其实比底片更珍贵。这次展览展示的不仅是照片的美丽,更希望挖掘蕴藏其中的故事,促进公众对于科学人的了解。

    从1902年到1998年,佘山天文台为猎户座大星云拍下了200多张照片。其间,星云的变化靠肉眼肯定看不出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高级工程师赵建海于2009年在科技部支持下,研制成了世界一流的天文底片数字化设备,其扫描精度可达到1微米,测光精度可达到0.01仪器星等。

    从底片上看,一颗恒星在100年中的位置变化可能只有2微米,如果扫描精度不够,如此细微的差别自然不可能被发现。“有了高精度的设备,通过后续研究,天文学家可能分析出过去百年中一些重要的天体变化,再与现在的观测结果相联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赵建海告诉记者。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