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04日 星期六
5
要闻

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

继承光荣传统,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中共四大纪念馆内景。

袁婧摄

    ■本报记者 祝越

    作为重要的红色阵地,中共四大纪念馆该如何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使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 自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一大会址,这个问题一直在馆长徐明的头脑中盘旋:“我们在振奋而喜悦的同时,更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们该怎样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讲述党的诞生地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2007年7月12日,习近平同志到虹口区调研,特意来到当时在多伦路上的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参观。他郑重地对大家说,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教育下一代,这也包括要把四大纪念馆建设好,把史料征集好,要重视党史研究工作。2012年9月7日,新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圆满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建馆任务。

    今年,距离2007年恰好十年,又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说,在这个特别的时候,聆听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和场馆建设的指示,既备感温暖,又深受鼓舞。中共四大纪念馆建馆开放以来的五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厚植根基、默默耕耘,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态度深入开展党史基础研究,通过征集史料、查阅档案、课题研究、口述实录、专家研讨等各种方式,积极探寻中共四大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前进发展的力量之源。

    中共四大原会址已毁于战火。在纪念馆落成前,国内关于四大的研究材料只有26篇。为了深入研究中共四大会议,四大纪念馆与上海市党史学会合作举办“周恩来与上海”资深专家论坛,与一大会址、二大会址等兄弟场馆携手赴俄罗斯查找征集中共早期历史档案,不断丰富馆藏资料和研究成果。“我们走访中共早期领导人和四大代表的后人、研究者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亲历者,拍摄记录了数千分钟的视频资料,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还原着共产党人的创业艰辛。”令徐明欣慰的是,到2015年,仅纪念四大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征集到的论文就达40余篇。

    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工作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引起徐明的兴趣: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有着什么影响? 目前的研究成果令人欣喜与振奋———对党的自身建设而言,四大是一个重要转折。比如,早先“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组”的规定,在四大改为“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在徐明看来,“从五到三”意义巨大:按当时全国994个党员的规模计算,“五人一支部”到“三人一支部”,意味着全国的支部数量从至多200个跃升至330个,“对党的阵地而言,这是一道大大的加法”。

    五年来,四大纪念馆共举办36场各类专题展,吸引观众逾50万人次,通过巡展覆盖受众近500万人次。如今,四大纪念馆的研究人员正实地考察虹口区的重要革命旧址和名人故居,编纂口袋书《中国共产党在虹口》,把“隐藏”于街头巷尾的红色印记串联成醒目的红色珠链,让虹口区的干部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