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04日 星期六
5
要闻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常务副馆长沈效中:

挖掘保护红色资源,凝聚党员群众奋进力量


    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党章展厅里,有一套“镇馆之宝”———1300多本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党章》。昨天,“镇馆之宝”再添新成员———新修订的《党章》全文首次以展板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展出,吸引了数千党员群众瞻仰、参观。

    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在党员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连日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也迎来了瞻仰客流高峰。馆内工作人员忙碌并开心着,面对党员群众热切且崇敬的言行神情,他们愈发深入思索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坚守红色阵地。

    95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在中共二大会址的石库门二层小楼诞生。同时,这里也铭刻下党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此次会议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从此,我们党有了自己的立党之本和最高政治行为规范。

    当年,上海设计建设延安路高架时,为保护这两排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特意避开了二大旧址所在地,可见保护力度之大、决心之强。今年6月30日,经过四个月的“闭关”改造,二大会址纪念馆以全新形式再次向公众开放。重新开放的纪念馆,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还提升了展示手段:折屏天幕、裸眼3D、AR增强现实技术、互动投影设备……现代化的媒体技术随处可见,让党员群众耳目一新,观展人流纪录不断刷新。纪念馆宣教陈列保管部主任尤玮介绍,新技术让党的历史的展览更加真实生动,也更加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这几天,每天早上8点左右,就有人在门口等候9点的开馆。展厅内,有人边看边做笔记,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珍贵的藏品史料;很多人震撼于馆藏《党章》的丰富,仔细观看,还利用电子显示屏查看各版《党章》的具体内容。为更好地准备可能产生的超大客流,馆内已做好准备,开放服务和接待工作,拟定了针对散客、中、小型团队和大型团队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了具体讲解接待方案,让党员和群众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常务副馆长沈效中说:“总书记带领常委们回到党的诞生地瞻仰,给了我们极大的力量和信心,我们将守护好纪念馆这块红色阵地,让党员群众的热情不断激荡。”

    记者获悉,纪念馆通过举办“明灯讲堂———上海大学生学党章、读党报、走进新时代”等系列活动,在广大大学生青年中宣传《党章》和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艰辛历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纪念馆还将举办各项活动,通过征文、知识竞赛、座谈会、暑期活动等形式,向广大党员群众介绍党的丰功伟绩,共同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本报记者 李静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