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0月28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尊老、爱老以及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再次被舆论关注。而在美国和日本,老年人和老龄化问题同样广受关注———退休金还够用吗? 需不需要延迟退休? 养老体制又面临哪些问题呢?
本报驻东京记者丛云峰
日本是养老制度相当健全的国家,人们进入老年以后基本都可以享受到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目前,日本实施全民覆盖的“国民皆年金”制度已超过半个世纪,基本保障公平、公正,至今未出现大的问题,在养老金制度普遍较为完善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也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本。
然而,日本养老金制度的主体设计是在上世纪中期完成的,当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平均寿命大幅延长、老龄社会提前、生育率大幅下降、企业外移、经济“失落20年”等诸多问题。随着上述问题相继爆发,日本政府开始面临养老金制度难以为继的严峻局面。
“三层”构造的养老金覆盖绝大部分民众
现行养老金制度是日本政府在1961年初步建立,并于1984年在时任首相中曾根内阁时期确立全面导入全体国民共通的“国民基础年金”制度,最终构成了日本养老制度“骨骼”。
日本的养老金制度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覆盖最广的国民年金,又被称为基础年金。日本法律规定所有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国民不分职业都有义务参加国民年金。参保者目前每月要向国民年金保险上缴1.504万日元(约合900元人民币)保费,60岁以后平均每个月可领取5.5万日元 (约合3300元人民币)的年金。现在日本共有约6800万人加入了国民年金。
第二层是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制度。在日本受雇于企业等的正式员工有义务参加厚生年金,年金的保费由员工和企业折半出资。而公务员等则参加共济年金,保费也是个人和国家折半。自营业者以及企业员工、公务员等没有工作的配偶等,既没有参加厚生、共济年金的义务,也不享受该年金的保障,但可享受基础年金。以上两种年金制度在法律上规定了国民的参加义务,秉承的是正在工作的年轻人抚养前代老人,因此被统称为公共年金。
为了进一步增加退休后的收入,让人们可以安心养老,除公共年金外,日本还有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日本养老金制度的第三层。企业年金有很多不同种类:一种为厚生年金基金制度。该制度是大企业或者一些企业联合组建基金,企业方和员工向基金缴费,为了基金的规模效应,法律允许将本应上交厚生年金保险的部分转投到某厚生年金基金中加以投资运用,当然该厚生年金基金必须向厚生年金缴纳利息等。此外还有固定收益企业年金,这种年金基本固定企业职工年老后获得的收入,然后根据这一金额计算出现在每个月必须向该保险系统缴纳的保费,这项保费也由企业和劳动者分担。不过,第三层年金可谓是日本养老金制度中的“上层建筑”,完全取决于就职企业的实力,加入者有限。
除了这三层年金构造,日本政府还立法允许设立属于“自选动作”的辅助机制,以弥补年金制度的不足。如对自由职业者和家庭主妇来说,还可选择加入半公共性质的“国民年金基金”或纯商业性质的个人年金保险等,为自己增加今后的养老保障。可以说,日本社会之所以贫富差距较小并长期保持稳定,与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起飞阶段利用财政宽裕的条件,及时设立上述以“国民基础年金”制度为“骨骼”的全民养老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确保养老金系统永续运行的条件一个都不具备
然而,虽然日本的养老金制度设计起步很早,此后政府也不断加以完善,但是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日本经济衰退和社会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当年制度设计者的预期。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经济衰退长期化致使日本公共养老金的收支状况日渐恶化,并导致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逐渐下降,日本政府被迫多次实施养老制度改革。2000年3月,日本政府一气颁布了《厚生年金保险法》《国民年金法》等七部有关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法案,通过延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龄等手段开源,通过提高厚生养老金的给付年龄等手段节流(2013年至2025年,逐步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但这些手段均是小改,未能在根本上解决制度上的欠缺,特别是由于福利待遇有较高的刚性,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很大变化。
据悉,日本政府在2000年曾邀请专家对养老金制度进行讨论,试图寻找解决办法,结果确认想要养老金系统永续运行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持续4%的增长率,工资年增4%,少子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恢复到年出生率为2%的水平,同时养老金投资年收益率要达5%。然而这只能是一个白日梦,根本无法实现,因为现在的日本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经济失去的20多年一直在低增长的路上蹉跎,有时甚至在负增长线上挣扎;虽然首相安倍晋三不断摆功称去年日本企业的加薪多年来终于达到了2%,但也只是4%的一半;目前日本出生率只有1.41%,还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而养老金的年收益水平只有1.7%,只有目标值的三分之一。
人口结构老龄化难以抑制是核心问题
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趋势难以抑制,更是成为造成日本养老保障体系财政困境以及养老金制度可能难以为继的最根本原因。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70年的7%增至2015年的
26.7%。据预测,日本人口总量今后仍将萎缩,到2050年可能降至9500万,其中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升到39.6%,相当于每五个日本人中就有两位老人。
而1990年日本年金参保者和养老金领取者的供养比为5比1,2009年下降为1.8比1,预计到2050年会下滑为1.3比1。如此迅速的老龄化显示养老计划将不可持续,也使近年来拒绝加入国民年金者以及拒缴或滞纳养老保险费的参保者越来越多,2007年超过835万人。而缴的人越少,制度就离难以为继越近,作为日本养老金制度“骨骼”的“国民基础年金”制度现在面临的正是这个考验。
对此,有日本专家就指出,人口结构的逆转,加上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使日本“国民基础年金”的累积额度呈现慢性不足趋势,这很可能导致日本国民退休年龄和年金支取开始年龄有可能进一步推延。目前,同样作为发达福利国家并同
样面临养老金制度问题的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正在探讨将支取养老金开始年龄推延至68岁的可能性。而作为世界屈指可数的长寿国以及人口的高龄化进展最迅速的日本,未来将该年龄的下限设定在70岁也不为怪。
然而,一味推延国民退休年龄和养老金支取开始年龄,也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如企业对人工成本的过度压缩、减少雇用年轻员工及企业工作人员的高龄化等问题势必会对企业的效率、创造力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损害目前日本已然相当严峻的雇佣环境。因此,如何在国民年金的存量与国民经济的增量之间取得平衡,以维系一种良性循环的制度运作,以及究竟将国民退休年龄和养老金支取开始年龄设定在何种水平上才算“合理”,将成为考验日本政府的一个长期的严峻课题。(本报东京11月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