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14
中国书画

当浙江青瓷与海派书画相遇


▲桃实图(中国画) 吴昌硕作
▲五代龙泉窑刻划花十棱执壶

    杜正贤  沃明东

    由上海君悦文化、杭州博物馆等主办的《浙江青瓷与海派书画展》最近在杭州博物馆推出后,引起了浙江文化界和收藏圈的关注。将浙江青瓷与海派书画并置展出,这还是头一回。海派书画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符号。龙泉窑是地处浙江的名窑,龙泉青瓷是浙江文化艺术的“四宝”之一。虽然彼此分跨不同地域,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别,但是并置在同一个博物馆以一个独立的题目展出,确实起到了别样的艺术观赏效果,是海派文化和浙派文化一次很好的交流和弘扬。

    青瓷的发明是华夏文明创造及文人抒情诗意的延伸

    浙江是人类古瓷器的发源地,东汉末年青瓷的发明是华夏文明创造及文人抒情诗意的延伸,特别是它形式的调子和胎釉的深幽绚烂,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又登堂入室为雅艺术,开创了新纪元。龙泉窑是地处浙江的名窑,开创于三国西晋,结束于清代,烧造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全世界烧造瓷器时间最长的名窑。特别在南宋时,宋高宗赵构迁都浙江临安(今杭州),在皇室的支持下,以龙泉大窑为中心的龙泉窑瓷业,学习吸收了南宋官窑的先进制瓷工艺,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达到了鼎盛时期。南宋外销产品都以龙泉青瓷为主,由荷兰商人来泉州运至欧洲,价与黄金同值,欧洲皇室、名流、名门望族都以收藏龙泉青瓷为荣耀,法国人士更是为之倾倒,以“雪拉同”称呼,并一直沿用至今。13世纪末,元朝建立了横跨亚洲、东欧的大帝国,元政府先后在上海、庆元(今宁波)、杭州、温州、广州等设立市舶司,以“官本船”的形式对外贸易,那时期的龙泉青瓷花式品种更十分丰富多姿,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大量销售到亚洲、非洲等国家。据明朝《大明会典》记载,“当时规定外销瓷盘每个售价为150贯”,价格是很高的。至今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文博机构、著名院校都有收藏、展览展出古代龙泉青瓷,经常发表学术论文及出版专著刊物。特别是佳士得、苏富比经常有古代龙泉青瓷拍卖专场,各地古玩市场也汇集了许多精美的古代龙泉青瓷。如今,观摩、学习的机会有很多,收藏的渠道也很畅通,向专家请教比以前容易了,去龙泉窑实地考察的交通也很便捷。这些因素,让我们更能学习、掌握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知识,更能理解龙泉窑青瓷之美。郭沫若先生说:“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生,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古代龙泉青瓷之美,不仅仅在于器型、釉色,而在于“为人所化生”,即古代劳动人民超高的智慧与创造;古代龙泉青瓷之美,不仅仅在于这些器物是谁拥有的、档次有多少高,更在于它的爱护性传承并弘扬光大。

    海派书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美术史上逐渐崛起一个被称为海派或海上画派的画家集群。它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吸纳并且引领着苏、浙、皖乃至更大地区的艺术力量,其画家阵容之浩大,绘画风格之纷繁,以及得时代变革风气之先的显赫声势和深远影响,均超过了此前的所有地方画派。海派书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总体上海派书画家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以赵之谦、任伯年为领袖,主要成员有张熊、任熊、任薰、胡公寿、虚谷、蒲华、钱慧安等,均是清末中国画坛的一流名家。第二代“海派书画”的领袖是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主要成员除高邕、陆恢、王一亭、黄宾虹等人外,还有一批相当重要的“大师中的大师”即发展和打造大师的人物,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先后培养了于右任、张大千、吕凤子、王蘧常、李仲乾等;康有为栽培及扶植了刘海粟、徐悲鸿等。第三代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琛、冯超然为代表的“海派书画”则处于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及之后时期的主要成员有赵叔儒、刘海粟、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唐云、贺天健、来楚生、江寒汀、张大壮等。海派书画一方面个性鲜明,重视书画诗印全面的修养,另一方面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雅俗共赏,形成兼容并存的格局,使绘画更加符合社会审美需要,真正走向市场,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

    海派书画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符号。龙泉窑是地处浙江的名窑,龙泉青瓷是浙江文化艺术的“四宝”之一。尽管两者表现的形式和侧重点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此次别开生面的跨地区、跨类别,内容丰富的艺术展览,也是海派文化和浙派文化一次很好的交流和弘扬。(作者分别为青瓷研究和书画研究专家)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