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T2
奋楫 喜迎十九大特刊;改革篇

扬帆

敢为人先,赋予上海奋进的力量


    ■本报记者 唐玮婕

 

    总书记的嘱托和指示要求  贯穿上海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每次都对上海工作提出殷切期望:2013年,要求上海立足全局、突出重点;2014年,鼓励上海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2015年,希望上海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2016年,期待上海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嘱托上海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这块最先挂牌运行的试验田里,制度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2013年之前,保税区域9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贸易、物流、加工制造三大行业,约7000多家;经过自贸试验区近四年的建设,这三大传统行业的企业总数增加了1万家,但占比下降到58%。与此同时,新增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达到35%,已形成商务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三大新行业。

 

    保税区域可以看作是这座城市改革攻坚的一个缩影。五年来,上海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肩负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按照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奋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改革有高度胸怀全局,着眼大局

 

    过去五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发展走出L型轨迹,连续16年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上海也经历着增速下滑的考验。面对资源、环境的固有瓶颈,面对诸多待啃的体制机制“硬骨头”,改革发展进入最关键的攻坚期。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每次都对上海工作提出殷切期望:2013年,要求上海立足全局、突出重点;2014年,鼓励上海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2015年,希望上海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2016年,期待上海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嘱托上海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总书记的嘱托和指示要求,贯穿着上海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主线。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所说,谋划上海工作,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怀全局、着眼大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坚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始终、落到实处。

 

    承载着中央的期望,上海不断迈出坚实的脚步。五年来,持续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协调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和政府监管制度创新,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营改增、司法、公安、教育、医药卫生、群团等中央决定的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开展分类综合执法试点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推进国资统一管理和国企分类改革,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主流媒体深化改革和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有力度刀刃向内,敢涉险滩

 

    “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正是依循着总书记的嘱托。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启航,向世界亮明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这里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这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这里是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上海为全国改革探路,责无旁贷。

 

    如今,成立四年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结出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众多创新理念和制度创新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为全局性改革发挥着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国其他十个自贸试验区,以及有条件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广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等37项投资领域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34项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已在全国范围、长江流域范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分阶段有序推广实施。跨境融资、利率市场化等23项金融制度创新改革成果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刀刃向内,上海不断加快以自贸试验区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在一个完整行政区域内一级地方政府的管理新体制、监管新模式,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已经确立,搭建起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监管格局,形成了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城市管理及科技经济四个“多合一”率先开展,推进形成系统、综合、集成的治理体系。

 

    所有改革都是针对问题而来,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要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在新形势下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和引擎。

 

    改革有温度核心是人,“获得”是本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上海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这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一道改革创新考题。同年启动的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经过深入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形成了“1+6”成果,即1份《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 和6项配套文件,让基层更加有职、有权、有物、有人。

 

    改革能不能深入、能不能成功,根本要看改革成果是不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把握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上海牢牢抓住城乡社区基层治理这个重心,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强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职能,优化完善街镇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推进人、财、物进一步向基层下沉,居村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大加强,基层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基层治理法制保障基本形成。

 

    就在今年,浦东新区又率先启动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工作,目的就是要更加有效地做实镇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职能,进一步发挥镇在区域管理和城乡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根据上海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和必然要求。

 

    在上海,不仅是社会治理,更多领域的改革同样精准对接民心所向,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大动作不断落地———上海司法改革试点方案历经34稿,探索建立突出法官、检察官主体地位的办案责任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建立“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群团工作运行机制;牵动千家万户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启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