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提起蓬莱,人们心中就会出现那层崖千仞、碧波万顷、青山远列、烟浮雾横的人间仙境。且不说蓬莱阁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源于神奇变幻的海市奇观和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而蓬莱,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名字,也早已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成为“仙境”的代名词。苏轼的一生是浪迹天涯的一生,元丰八年 (公元1085年)苏轼被起用知府登州,十月十五日到任,二十日奉调礼部郎中,十一月初离开登州。可以说苏轼在蓬莱呆了不过二十几天的时间,做了五天的知府,然而就是这十几天,这五天的知府,苏轼在蓬莱的足迹就成为永恒。走进蓬莱阁的正门,门上的额题“人间蓬莱”就是苏轼的手迹。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
盐状》诏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府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春风得意还是郁郁不得志,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就是好官。
苏公祠与那些雕梁画栋的宫庙相比,显的很朴素,只有小小的一间石屋,正中是他的肖像,东坡的眼睛极目远眺。他在那首《登州海市》的前序说: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曰: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
(文/旭华 图/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