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旻
贫血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心率加快、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易怒、低热等。由于没有特征性,贫血容易被忽视,到病情严重时才会发现。其实贫血的初步诊断很简单,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量 (Hb)、红细胞比容 (Hct) 任何一个数值低于正常值就能诊断。但造成贫血的原因十分复杂,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有效干预,不能见到贫血就考虑营养不良。自行一味补充大量蛋白质,或者吃红枣、赤豆等红色食物,反而容易延误病情。
那么究竟能否通过食补改善贫血呢? 答案是:有些贫血可以。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发生率达15%-20%,大多由于慢性失血 (慢性胃肠道出血、痔疮)、需求与摄入不平衡(婴幼儿及青少年、妊娠哺乳期食物中摄入不足)、吸收不良 (慢性腹泻、慢性胃病、服用影响铁吸收药物、饮浓茶咖啡)、食物含铁量不足、缺乏动物蛋白质(植物中铁的吸收率<5%,动物蛋白中的铁能直接被吸收。人乳中的铁吸收率50%,牛奶则为10%)等因素造成。
儿童发病除了贫血的常见表现外,还可见智商低、注意力不集中等。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常常由饮食不节引起,与起居、情志、劳倦等因素也密切有关,因此饮食有节、起居得当、情志舒畅等可以防止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中医强调的饮食养生原则其实很简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最好的饮食结构是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作为补充,适当地加一些肉类和水果,不盲目进补。要进补也推崇食补,强调“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食补具有价格低、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缺铁性贫血饮食首先要注意不宜过于偏忌,以免造血原料缺失,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饮食宜五味俱全,适当多吃大枣、山药、米仁等健脾助运的食物。患者宜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空腹冰冷食用,少吃柿子。
平日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动物性包括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类、蛋、乌贼、海蜇、虾米等。植物性包括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红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水果可吃杏、桃、李、葡萄干、红枣、樱桃等。动物血、肉或内脏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而植物性食物中的离子铁主要以铁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常与胃肠内的植酸、草酸等结合成不溶化合物,吸收率仅为1%至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日常生活中使用铁锅、铁壶,对补充铁也很有帮助。
铁易在酸性环境被吸收,所以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菠菜、猕猴桃、西红柿、菠萝、草莓和柑桔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比较高。烹饪中适量加醋,也有利于铁的吸收。
进食前后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冲淡胃酸影响铁的吸收。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大量饮用牛奶,体内的亚铁会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也会影响铁的吸收,不利于贫血的恢复。
绿茶中的鞣酸、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易与铁剂发生螯合,抑制铁质吸收,应适可而止,还应避免在餐前半小时饮用,以减少鞣酸或多酚物质与食物中铁接触机会。孕期、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饮茶或咖啡。
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缺铁往往伴随缺铜,铜能促进铁的氧化、吸收、利用、参与合成血红蛋白,人体中的铜蓝蛋白减少,会阻碍血红蛋白的生成。因此要摄入含铜食物,如牡蛎、动物心肝肾、虾蟹、核桃、芝麻、果仁等,但注意要和铁剂分开食用,因为这类食物含有较多钙磷,会与铁在胃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吸收。
此外饮食中要补充维生素12和叶酸,这也是红细胞发育中重要成分,因为体内没有储备,需要饮食中补充。前者在动物肝肾、肉类中含量高,后者在新鲜蔬菜中含量较高。缺乏叶酸和维生素12常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饮食注意重点也不一致。幼儿青少年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依赖牛奶和鸡蛋来补充铁质是不够的,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在添加辅食时要适量补充。
在妇女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间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可适量补充铁剂0.2-0.3g。
老年人脾胃虚弱,可适当多食用山药、白扁豆、大枣、芡实等健脾益气食物促进脾胃运化生血。粗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的吸收,不能过量。
在服用铁剂治疗药物时,要待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足体内的储存铁,以免过早停药后铁储备不足再次出现贫血。小苏打、氢氧化铝、钙片等药物会与铁发生反应影响吸收,因此应与铁剂间隔服用。可口服维生素C片以促进铁的吸收,健脾益气生血的中药,如归脾丸、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生血宁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药膳是在食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食物与药物相结合,运用饮食烹调技术,制成色、香、味、形俱佳、具有养身防病、益寿延年功效的食物。介绍两款简单易做的药膳:
黄芪鸡汁粥
原料:母鸡1只,黄芪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母鸡剖洗干净,煎浓鸡汁,将黄芪煎汁,每次以粳米100克加入鸡汁和药汁煮粥。早晚趁热食用。
神仙鸭
原料:鸭1只,人参3克,龙眼肉20克,莲子50克,大枣50枚。
制作:将鸭子去毛、内脏,剁去脚,洗净沥干。人参切片,莲子用水胀后去表皮、去心,大枣去核,龙眼肉洗净。用盐5克、酱油50毫升、料酒30毫升混匀后搽在鸭表面和腹内。将人参、龙眼、莲子、大枣混合后,填入鸭腹,放在砂锅中,上笼用武火蒸至鸭熟即可。
食补对贫血的预防治疗都有确切的功效,但不等于能包治百病、也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因不明确、病情比较严重、或食补后疾病没有改善,还是应该积极寻求医生帮助。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