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原上海制皂厂、现华谊集团员工李傲鑫。李傲鑫曾在工会工作,并负责编辑1990年以来的上海制皂厂厂志。
“白丽香皂卖得好,捎带着卖力士香皂”
问:上海制皂厂由英商创立至今有90多年了,说说它的历史吧。
李:我们厂1923年由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建立,今年已经93年了。1923年之前上海也有生产肥皂的厂商,但是都是手工制作,我们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生产肥皂的厂商。我们厂历史上创造过好多“第一”,比如生产了国内第一块美容香皂“白丽”,研发了国内第一瓶液体香皂。
问: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制皂厂又跟利华公司合资办厂,为什么?
答:1985年英国利华公司来和我们合作,办了一个利华公司,用利华公司的生产装备,专门生产力士香皂。从油脂到肥皂的加工,前面所有工序都由我们提供。我们把加工好的原材料做成皂剂给他们,他们再进行后期制作。我们在隔壁专门造了一栋大楼,生产就在那里进行。
力士香皂在历史上很有名,但解放后在上海一直没有生产销售,当时我们的白丽香皂比它名声响。我们和利华公司定了个协议,卖白丽香皂时候捎带着卖力士,比方说我们卖五块香皂,其中就有一块是力士。一开始我们带着它卖,时间长了以后,力士香皂名声就逐渐起来了。
研发肥皂,也要有创新精神
问:上海制皂厂有很多有名的品牌,您给介绍一下吧。
李:白丽、蜂花、固本,这些都是上海制皂厂创立的牌子。白丽非常有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开发的第一块美容香皂。
我们这个厂很有创新精神,早年市政电力供应不足,厂里经常停电,为了不影响生产,我们自己搞了一套发电装置,解决用电问题。
肥皂的生产原料是植物油、动物油,我们又搞研发,从石油里合成人造脂肪酸来做肥皂,这是我们厂的首创,我们的工业肥皂、洗衣皂都是用这个做的,这项成果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的“非典”时期,很多工厂企业停产,我们肥皂厂反而没日没夜开工。那时候上海药皂全国风靡,人家都开着卡车来这里“抢货”,加班加点持续了大概半年时间。
问:上海制皂厂的几个品牌,经营得最好时是什么局面?
李:1990年亚运会,国家体操队成绩很好,我们的白丽美容皂品牌跟他们搞合作,给他们颁奖。
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我们厂带着40个人去法国宣传白丽的液体香皂,40个人有20人是厂里的精英,还有20人是普通群众。
还有一年,我们厂在东方明珠,2000多人搞庆功会表彰先进,也是很热闹。
历经痛苦转型,重走上坡路
问:制皂应该是轻工业,你们的上级集团为什么是华谊?
李:这和上海的工业发展、产业调整有关。
我们是国有企业,解放初期属于上海市轻工业局,2001年轻工、纺织进行破产清算,轻工行业、纺织行业消亡,许多企业就地解散。
当时上海轮胎橡胶有限公司面临全面亏损,我们厂长被派去管理轮胎厂,他当时既做制皂公司的董事长,又做轮胎公司的董事长。两家企业都归他管,就并在一起了。那家轮胎公司现在叫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的顶头上司就是华谊集团,华谊集团也由市里直接主管。所以,我们在2001年以前属于轻工,2001年以后就划到华谊去了。
问:制皂厂的生产经营后来走了下坡路?
李:我们厂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行业领头羊,后来外资进入中国,对我们冲击很大,我们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最辉煌的时候,和联合利华搞合资,我记得当时工厂每年返利四五千万元,在上海一直是大户。后来就分开了,分开后和人家的差距慢慢变大,我们开始走下坡路,2008年到2014年期间,基本上是自生自灭,亏损很多。
问:最近几年一直在谋求转型?
李:对,我们企业一度处于很痛苦的调整阶段。为了扭亏为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又走上了新的发展时期。工厂装备少了,员工少了,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产能和最高时期差不多。而且我们在经营上动了很多脑筋,开发了很多新的肥皂产品。现在效益出来了。
我们工厂最多的时候有2500多人,现在只有300多人。分流很痛苦,先后分好几批。当年肥皂厂借了很多钱,用来支付分流工人的费用。
问:你们什么时候从杨树浦路搬走的?
李:2007年9月搬的,搬到了普陀。我们工厂所在的这块土地要开发。我们集团下面还有生产油墨、电池、肥皂的工厂,在普陀区的油墨厂有一块土地,我们就搬了过去。
问:我看到现在的厂房,有些已经被拆掉了 ?
李:我们厂房分两块,一块是1923年遗留下来的,是主要的生产线,另外一块是辅助的,用作浴室、仓库、办公室之类。2007年我们搬走之后,厂房就租了出去。
文字整理:钱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