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02日 星期六
5
经济观察

有桩停车杜绝乱停放,绑定信用卡对车主约束大

共享单车在国外


    ■何家康

    共享单车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推出了政府主导的免费自行车,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摩拜单车,已属于第四代共享单车的范畴,其最初形式2005年在匈牙利出现。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有至少700个城市提供不同形式的共享单车服务。

    历经四代模式演化

    第一代共享单车起源于1965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使用的是普通自行车,为纯政府公益项目,免费供市民使用,不设固定站点 (无桩),随用随还。但由于车辆损毁严重,这一项目无疾而终。

    第二代共享单车于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推出,为定制车辆,设有固定的桩式站点,使用时需投入一枚硬币解锁,免费使用。车辆可归还到任意站点,归还后退回硬币。

    1998年,法国布列塔尼大区首府雷恩市出现了第三代共享单车。该类型的单车仍然采用定制化设计的车辆,设有固定的桩式站点,使用智能卡(需提供个人信息注册) 取车,前30分钟免费使用,超出时间收取少量费用。

    第四代共享单车于200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首先投入运营,采用定制车辆,内置GPS、智能锁等电子设备,无固定车桩,用户在手机端安装App可以搜索到附近的车辆,随用随还,收取少量的使用费。

    巴黎:Velib 共享单车

    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早在1974年,法国城市拉罗舍尔就推出了“小黄车”项目,且这些自行车最初完全免费供市民使用。30年后,另一个法国城市里昂也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使用电脑控制的自行车架以及采取会员卡制度系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Velov,开启了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潮流。

    不过,法国最为著名的公共自行车服务还应属诞生于2007年的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值得注意的是,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的年租金(相当于在巴黎搭乘20次地铁的费用),便能够享受无限次的使用。

    巴黎自行车专用道路总长将近400公里,分布在巴黎市区的大街小巷。Velib在全市设有1450个租车点,市中心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租赁站,每个站点停放最多70辆自行车。用户可以在停车站的智能收银机上订下日票和周票的临时用车服务,信用卡支付。之后,再通过手机 App 启动单车,在两声提示声后,车上的 LED 灯会从橙色变成绿色,车就启动并计时了。当然,可选的还有年卡服务,这需要购买Velib 特制的卡———NaviGo 通,之后就可以直接取车,而不用通过电子收银机了。

    Velib的收费规定相对简单,如果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可享受免费骑车待遇,但半小时到1小时要收取1欧元,1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再加收2欧元,超过一个半小时后每半小时收取4欧元。这种逐渐加价的收费,是希望骑车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车就近送回出租点,以便他人使用,同时提倡“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用车理念。

    此外,每辆车上都印有“骑车公约”:“我不在人行道上骑车,遵守红绿灯和停车标志,不骑车带人也不逆行骑车……”倡导文明骑行。

    日本:DoCoMo共享单车

    管理很完善

    日本的交通系统比较发达,本地的共享单车“DoCoMo共享”能够立足,其实是一个精心运营的结果。

    在使用“DoCoMo共享”的时候,用户需要用电脑在网站上进行会员注册(因为要用到邮箱、信用卡等功能),然后再到手机App 里填入相应的会员信息,随后就能使用单车了。

    使用时,首先需要按下“开始”(Start)按钮,但是没有二维码,它怎么识别你的会员身份进而解锁呢?很简单,它用的方法是把手机贴放在感应区内,然

    后这把智能锁就打开了。结束骑行时,顺手把锁关合上就结束计费……这些使用方法都被“DoCoMo共享”拍摄成直观易懂的视频放在了官网显眼的中心位置。

    管理方的这些举措,不仅帮助用户熟悉了正确的使用流程,还将骑行的责任落在每个用户的头上,因为一旦车辆出现了问题,都将通过用户填写的会员信息与用户联系起来……共享单车运营方制订的这套奖惩机制,让每个骑行者对车辆倍加爱惜,减少了不少共享单车会出现的问题,比如乱停靠、车辆破损等等。

    同时,维护人员会在各个主要停车点巡查,了解不同地段、时间的特征,做成特征总结报告。这些数据为合理分配各地的单车提供了帮助,已经让“DoCoMo共享”懂得如何规划骑行线路及其沿途车辆数量。

    “DoCoMo共享”的费用是30分钟150日元,1天2000日元,同样使用借记卡等卡类支付。无需押金,不支持现金。

    伦敦:共享单车急起直追

    2010年,当时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仿效法国巴黎的做法,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即伦敦巴克莱自行车计划。这个计划的部分细节几乎和Velib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巴黎的自行车出租是由私人公司赞助,换取在自行车上刊登广告,而伦敦的公共自行车业务则是由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支撑。

    伦敦的共享单车租车系统相对比较成熟,实行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营。当使用者骑车到达一个租借点发现没有空位可停时,可直接在触摸屏上搜索附近停车位,一般不会超过300米就会有下一个租借点,同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点选宽限15分钟找车位的选项,可以免去找下一个车位时间内的租用金。

    租车时,用户首先要付一个起步价,如果30分钟之内将车还到相应的租借点则免费,多于30分钟低于60分钟只要1英镑 (约8.5元人民币)。超过3小时后费用大幅上升,以避免自行车被某些人长时间占用。由于收费主要是通过银行卡,所以,使用者必须年满18岁才有购买租用资格。

    共享单车损毁严重,怎么办

    最初在巴黎投放的1万辆公共自行车Velib中,80%被毁坏或偷窃,它们中的许多被丢弃到塞纳河中,甚至被走私至海外。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故意破坏公共自行车的行为应与社会不公等管治问题相联系———被视为中产阶级统治特权产物的Velib成了巴黎底层民众的泄愤工具。

    针对这一问题,Velib同样棋高一着:一方面,巴黎市政府与运营商达成协议,每年支出400万欧元用于更新及维修损坏的自行车;另一方面,公司对系统进行降价,让更多蓝领阶层对系统有归属感。Velib的会员年费几乎是全球所有大型城市当中最低的。相较于纽约的95欧元、伦敦的90欧元及巴塞罗那的48欧元,Velib的29欧元年费满足了蓝领阶层的租车需求。

    本版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