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袁蕙芸)胰腺癌,病程发展太快、太凶,一旦发现往往已是晚期。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胰腺癌在发病前已在身体里“埋伏”了十多年,因而从炎症转为癌症的转化研究成为胰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不是胰腺癌发展太快,而是我们发现得太晚,得找到更早的蛛丝马迹!”昨天,第二届中国胰腺肿瘤大会在上海开幕,与会医学专家围绕胰腺癌诊治领域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展开热烈讨论。
胰腺癌又称“癌中之王”。胰腺癌诊断时约有85%的患者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使15%患者能手术切除,平均生存期也仅约18个月。因此,专家预测,2030年胰腺癌在全球的死亡率将位居第二。如何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成为学界和大众的关注热点。
第二届中国胰腺肿瘤大会暨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围绕“聚焦精准诊治,规范全程管理”开展讨论,约500位胰腺癌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理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于精准理念,在综合患者遗传信息、肿瘤组学信息和患者临床信息的有机结合基础上,提供全程、规范化、个体化及多学科综合诊治管理,这样才能显著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这个热点话题,国外已有研究显示,部分胰腺癌在诊断出来时,已在身体里发展了15年。有没有办法更早发现、预防胰腺癌?从各类炎症转化到癌症的“炎癌研究”成为一大研究方向。王理伟提醒,胰腺炎病史、突发糖尿病患者,就要警惕胰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