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26日 星期六
7
社会观察

今年8月25日是全国首个残疾预防日

为伤者“燃灯”为残者“破障”

接过医生的下一棒,残疾预防康复治疗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如今,人们在希望生命延长的同时,也追求着生命质量的提高。康复医学可称为一门关乎生活质量的专业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患者尽量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7年,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正式在松江落成。十年来,它在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等领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目前已累计服务人员近30万人次。

    ■本报记者 何易

    如果说维持生命是患者病愈的第一步,那么患者完全病愈的标志应当是恢复身体机能,回归正常生活。康复治疗,正是整个病愈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

    与临床医学一样,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提升生活质量的学科,康复医学通过综合运用医学、教育、心理和辅助器具等多种途径,帮助患者尽量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同时增强其社会适应、社会融合、社会参与的能力,照亮每一位伤残病人的生命之路。

    据介绍,康复治疗的尽早介入,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成为可能。以致残率约为70%-80%的脑血管意外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有90%的存活患者可以在积极的康复治疗后,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中回归工作岗位的人数能占到存活患者总数的30%。但若不进行康复治疗,这一疾病最终恢复者的比例将仅为5%。

    目前,中国的康复医学总体正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4年底,我国只有不到40%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康复科,全国各类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足4万人,康复治疗师的缺口达10.09万人。以物理治疗师为例,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每一万人拥有5名左右物理治疗师,芬兰高达22名,而中国平均每9万人才拥有一名物理治疗师。

    近年来,康复医学日益受到重视。今年7月1日,旨在推动我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正式施行。《条例》 规定了残疾预防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明确将残疾预防融入疾病防控、母婴保健、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相关行业管理服务之中;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十二五”以来,上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迅速,全市年康复服务量达到47万人次,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9.6%。但由于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疾病谱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康复服务仍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 《条例》的施行,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上海也将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进一步融入本市建设健康上海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局,推动“健康上海”战略目标加快实现,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和康复的意识与能力。

    作为上海首家公立康复医院,十年来,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秉持“以人为本、以诚树信、以技立身、以新致远”的阳光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等领域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目前已累计服务人员近30万人次。据悉,新建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阳光康复中心二期工程已正式立项,预计三年以后,一座大型、现代化的康复医疗机构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帮助更多患者提高自理能力、重拾自信、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