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5
时评;国内;公告

陕西榆林市发现未见著录清雍正年间刊刻《大藏经》


    本报西安7月24日专电 (驻陕记者韩宏) 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和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最近在陕西省现藏古籍普查和 《陕西现藏古籍总目》编纂期间,在榆林市星元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清代刊刻、未见著录的汉文佛教《大藏经》。经组织相关专家考察和初步鉴定,此 《大藏经》 刻于雍正五年(1727年) 之前,由于原藏榆林定慧寺,现藏榆林市星元图书馆,因此暂定名为 《榆林藏》。

    学者指出,这部 《大藏经》 的发现,是继民国初年在陕西开元、卧龙寺发现宋元版 《碛砂藏》 及上世纪80年代在法门寺发现 《普宁藏》 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明清之际汉文佛教《大藏经》 的刊刻与流传,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佛教文献学和 《大藏经》 编纂研究以及版本学和印刷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汉文《大藏经》是汉文佛教典籍的总集。现知第一部刻本《大藏经》为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称为《开宝藏》。目前已知存世的汉文《大藏经》共有20余种版本,而《榆林藏》不在其中,是一种新发现的汉文《大藏经》,在文献学及佛学研究方面均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据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吴敏霞研究员介绍,这部汉文佛教 《大藏经》,全为经折装,版高22.5厘米,宽55.0厘米;每版30行,折为5面,每面6行,每行17字。每卷首刻说法图,卷端题名之下有千字文编号,版序编号下间有刻版捐资者姓名。卷末刻护法图,护法图前有长方形题记墨围,右侧外题“江南陈龙山经房虔造”,左侧外题“住南门内都使司对过”,墨围内多为空白,间有墨书供养题记。

    吴敏霞说,汉文 《大藏经》 一般按千字文编号排序,据不完全统计,此《大藏经》 千字文编号现存80余字号,至“鱼”字号止。综合刻版及供养人题记等信息,初步可以断定此 《大藏经》刻于雍正五年 (1727年) 之前,为当时榆林定慧寺住持照秀、照鼎等请来供奉。至于其版本渊源及刻印情况,尚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