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拉
下机后先去午餐,其中一道菜肴,是青木瓜沙律。初到越南的第一餐,这一份沙律,叫人想起埋藏在记忆中的越南小女生———梅。
开始对越南有印象的那个地方叫西贡,即今日胡志明市。安排越南旅游时,心里亦以为要去西贡。临上机前个晚上,方知隔天行程飞河内。不是没有吃惊的。上个世纪,恐怕没有想到,河内竟也成旅游景点。两个因为政治背景的隔阂,互不往来的国家应该只能遥遥相望,然后,一切靠想象。
一直在想象中的西贡,某日突然出现,那是90年代,无意中看到一个影片。《青木瓜之味》 的故事发生在1951年,越南尚在法国殖民期间,然而镜头下房子的布置,生活的用具:走廊、佛堂,茶具、二胡,吃饭时用筷子,摆在屋子角落的青花,还有墙上挂着中国古代细描的工笔仕女图,无一不具“中国”痕迹。寻觅越南历史,原来它和中国的渊源将近两千年。
这部片子成为我对越南的第一印象。影片以一个十岁小女生的眼光来看人生,电影故事因此纯净朴素,简约美好。开始是夏天,傍晚的街道幽静阴暗,家境贫穷的小女生一路探询,终于找到她即将去打工的人家。家里酗酒的少爷时常出走,并把家中财物一并带去,几个月后,钱花光了才回来。这样的出走不断重复。少奶奶不得不亲自打理生意,照顾家庭,成为扛起全家责任的人。他们有个女儿,染病后没钱医治,死了。一回少爷又离家出走,老夫人责怪少奶奶不懂得讨少爷的欢心,少爷才会出去寻花问柳。贤惠的少奶奶只是细声哭泣。最后少爷还是回来了,却是带着病回家,死在家里的床上。小女生逐渐长大了,这个家因家道中落最终财力衰微,把她当女儿疼爱的少奶奶纵有万般不舍(她要走时少奶奶把头埋在枕头里哭泣),也不得不将长大的女生打发到另一户人家当女佣。新的人家是个年轻男子,身为古典音乐钢琴家的男子本来有个爱人,是热情奔放的现代女性。结局是音乐家和艳丽夺目的爱人解除婚约,选择了静静地爱着他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清秀内敛女生。
电影看过了,有几个细节特别深刻。其中两个配角,一个终身未娶的唐老先生,默默地在等待守寡的老夫人,老夫人却每天在家为逝去的丈夫吃斋念佛。还有,电影里的少爷理直气壮地,时常外出几个月去找情人,宽容隐忍的少奶奶从不抱怨,少爷回来时,她还喜极而泣 (哭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为了承担家庭的开销,少奶奶靠织布卖纱来维持生计也咬牙坚忍。观众的感想是:越南也有如此严重的男尊女卑传统思想! 恐怕也是中华文化深远影响的部分吧。
真正的女主角,是一天天长大,越大越美丽的小女生。《青木瓜之味》 有两个镜头叫人难忘,可能是电影名字的缘故吧。质朴善良的小女生第一次用刀缓缓切开青木瓜,看着里边一颗颗圆得像珍珠丸子的种子,表情好奇和惊喜。十年后,当她再次切开青木瓜,伸手去摩挲着照样圆圆珍珠般的种子时,她的笑容是愉悦和幸福。
吃着抵达越南的第一道开胃菜,青木瓜沙律。导游说这是用还未成熟的青木瓜去皮,去掉种子后,把白色的果肉刨成细细的丝,先用盐腌一下,洗掉,再浇上新鲜的柠檬汁、越南著名的调味酱鱼露和苹果醋,也添加一点点切小片的红辣椒。慢咀细嚼时可品味到青木瓜的清新香气,口感酸甜爽口,清脆又带微辣,十分下饭。吃着糯香的越南米饭,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越南号称是东南亚的米仓。
既然是东南亚米仓,人到米仓吃到好的米饭理所当然。越南战争是在1955年开始至1975年结束。米仓在战争中燃烧销毁,一直到越南历史进程中重要里程碑的1986年,一切重新开始。今天,越南打开门户迎来许多投资商之外,也对客似云来的旅人伸出欢迎的双手。
提到越南战争,不得不提起那个叫潘金淑的女孩。1973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落在时年22岁的越南籍华裔摄影师,也是美联社记者黄功吾手上。他的获奖照片题目是 《火从天降》,一个全身赤裸的小女孩拼命奔跑,她的皮肤在燃烧! 这张拍摄于1972年6月8日的震撼人心的照片,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奖比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是一张被誉为“提早结束了越战的照片”。那一天,久战不胜的美军对着村庄和贫民猛烈轰炸,无辜的村民惊慌地逃命,从天而降的汽油弹不幸击中潘金淑,她当时只有9岁,因为实在太痛了,她将燃烧的衣服脱掉,赤身裸体在公路上奔跑,皮肤仍在燃烧,焚烧的痛楚和精神的恐惧在她号哭的脸上流露无遗,走在边哭喊边逃命孩子身旁的是悠闲步行的美军。不必言语和文字,战争的残酷在一张照片里清楚地揭示。
原来在 《青木瓜之味》 的小女孩之前,我更早认识的越南小女生应该是这张照片里的潘金淑。看着照片的时候,许多读者跟着她一起痛哭流涕。时间是残酷的,许多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物,却也被岁月风霜掩盖得密密沉沉的到了最深层的底下。我记住 《青木瓜之味》 的优美,却忘记了悲伤惨痛的战争记忆。
带着歉意去搜索潘金淑的下落。原来在她逃命的当时,英国记者克里斯多夫阻挡了她,并即刻往她身上不停泼水。过后,是黄功吾把她送到最靠近的一家英国医院。她在医院呆了14个月,接受17次手术。医生曾经告诉我,生育的痛排第一,接下来便是灼伤的痛。无法想象9岁的小女孩怎么忍受那份撕裂般的痛苦。后来,辗辗转转间,她在古巴念大学时遇到来自越南的同学,结婚生子后移居加拿大。1997年11月,她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友好大使,成立基金会为在战争和恐怖活动中遭受伤害的儿童提供医疗援助经费。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她说:“我不再逃跑,不再是受害者。让心灵复活,让爱和宽恕成为战胜仇恨和死亡的良药。”她一直和黄功吾保持联系,后来也和救了她的英国记者克里斯多夫见面。再后来,她见到那个投掷汽油弹的美军机师约翰·普拉莫。在完成战斗任务的第二天,看见了那幅震撼人心的照片后开始受到良心谴责的约翰,回去以后,日夜活在悔恨中。1996年11月11日,潘金淑和约翰相见,过后,约翰说:“金淑看到了我的悲伤和痛苦,她伸出手臂给我,拥抱我。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说抱歉……她说她原谅了我,我自由了,我终于可以平静地生活了。”
第一天来到河内,什么也还没有看到,但我深深期盼看见每个人都在平静生活的景象,战争永远不要再来。
《青木瓜之味》中小女生的名字叫梅。真巧,河内导游说,她姓阮,但不要叫她阮小姐,因为在越南,一声阮小姐,会有很多人回头。她要我们叫她梅,她说她名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