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12
笔会

《三国演义》首部英文全译本


    林晓

    《三国演义》 英文全译本现有两种:一是纽约大学汉语教授罗慕士(Moss Roberts) 的译本,1991年在英国初版;二是邓罗 (C.H.Brewitt  Taylor) 译本,1925年初版。也许因为年代久远,知晓邓罗译本的读者甚少。其实,邓罗译本的面世,使得《三国演义》 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第一个拥有英文全译本的作品。

    邓罗1857年出生于英国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他的父亲是海员。在邓罗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割喉自杀。家庭的重大变故,使邓罗的性格受到影响,此后他变得沉默寡言。1868年至1869年间,他就读于英国皇家医学院,这座学校以教授数学和航海出名。之后,邓罗又进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继续学习航海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在这里,邓罗认识了一批由中国派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老师和学生,初步接触汉语,并从他们那里听说有去中国福州船政学堂教学的机会。

    当时的中国,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在工业、贸易、外交等方面迫切需要外来移民。邓罗后来能够来华任职,正是缘于这样的契机。

    1880年10月,邓罗来到中国,在福州船政学堂教授数学和航海学等。1891年他离开了教学岗位,加入大清海关。在这之后的三十年里,邓罗先后在中国的福州、北京、汕头、上海、沈阳、重庆等地任职。1920年退休,回到英国。

    邓罗来到中国不久,就聘请老师教授汉语,专心学习了一年半。1885年,邓罗尝试翻译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 《镜花缘》 里的一章,发表于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刊 ( Royal Asiatic Society’s Journal,1885)。这篇翻译作品长达几千字,由此可见,在较短的时间里,他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便得到了较大提高。在1889年至1893年间,他先后翻译并发表了 《三国演义》 中孙策之死、斗戏法等选段。

    1900年,邓罗完成了 《三国演义》 英译本手稿。这年夏天,义和团运动爆发,邓罗的家被烧毁。《三国演义》 英译手稿,悉数毁灭。

    邓罗退休后,于1920年再度英译《三国演义》。1925年,这一译本由上海别发印书馆出版发行。别发印书馆又称别发洋行,是英商于1870年在上海开设的印刷出版企业,主要经营西文书籍印刷出版。读者现在能看到的,正是邓罗退休后重译的版本,该译本名为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邓罗之所以选中 《三国演义》 进行英译,主要是因为他喜欢阅读“小说和传奇故事”,他想借助对 《三国演义》 的翻译,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状况、人情世故等。

    有意思的是,邓罗翻译的 《三国演义》,有一部分传入西方国家,但更多的读者是具备一定英语阅读能力的中国读者。

    1925年末,上海别发印书馆推出的邓罗译本精装本版权页上,印有“专备为中国人民之用”字样。1929年 11月,该印书馆又推出了这部书的平装本,平装本出版前言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最著名历史小说的精装译本……很快售罄。我们意识到精装本的售价远高于普通中国读者的购买力,鉴于这些读者对西方学问日益高涨的兴趣,我们认为推出一个较为便宜的版本或许会受到中国朋友们的欢迎,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用母语读过 《三国演义》,或许有兴趣用英语重读这部作品。”———中国读者将中英文 《三国演义》 对照着读,当别有一番趣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