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越
当平面的绘本和跳动的戏剧发生碰撞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6月上旬的一个周五下午,杨浦区扬帆学校多功能教室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团市委青年家园项目下的哈皮木偶戏剧社走进校园,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偶剧表演。戏剧社负责人纪晞宇生动地讲述了彩虹花的故事,小朋友们时而被老鼠有趣的话语而逗乐,时而为彩虹花的奉献精神而赞叹,课堂里气氛活跃。
听完故事,小朋友们开始尝试创编大象小黑和彩虹花的故事,并两两合作出演皮影戏,把大象、彩虹花演得活灵活现。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木偶戏剧带来的快乐,也懂得了乐于助人的道理。
这是哈皮木偶戏剧社带来的阅读模式———借助绘本木偶剧,让绘本“动”起来。
木偶情怀由创新来传承
“每当听别人说木偶这种东西就应该进博物馆时,我会很生气,同时也会有很多的不甘心。”当纪晞宇还是上海戏剧学院一名木偶专业的学生时,她就萌生了打造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木偶工作室的想法。毕业后,她曾在上海木偶剧团担任演员、导演和监制,独立编导了五六部大型儿童剧目,还获得过联合国木偶联合会奖项及多个青年创业大赛奖项。
随着专业上的不断成熟,把曾经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纪晞宇说:“小时候,经典的木偶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如今,我也希望能把这份快乐带给更多的人。”
创业初期,最困难的就是寻找合作演出平台。当时互联网还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纪晞宇只能一个人出去跑市场,找渠道。在同窗好友的帮助下,2008年,哈皮木偶戏剧社终于成立了。
如今,哈皮木偶戏剧社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专业戏剧团队与上师大、上外教育专家团队共同组成,纪晞宇的许多师弟师妹都是工作室的演员。
成立9年,纪晞宇和她的木偶剧社赢得了多方认可,而她和伙伴们也在编排一部部木偶戏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中逐步成长。
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中受到启发,纪晞宇在木偶剧中加入了全息影像的新技术———不是简单投影动画效果,而是用木偶进行表演,然后投影到舞台的纱幔上,这样投影和表演就能浑然天成,带给小朋友们更为逼真的观赏效果。
收获果实的人必先细心播种
一直以来,木偶剧都被视为幼儿娱乐项目,针对低龄儿童而设计。但在哈皮木偶戏剧社的努力下,木偶戏除了具有观赏娱乐性之外,更走进了课堂,成为孩子兴趣的启蒙老师。
近几年,平南小学、上海进才实验小学、上海实验东校、福山外国语小学等学校的一到三年级的孩子们都陆续接触了木偶戏剧。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木偶剧的形式和由来,每次走进校园,哈皮木偶社的老师们总会给小朋友们介绍木偶、皮影和布偶等木偶剧的各种相关形式,并一一进行展示。通过讲解,同学们对木偶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相关课程中,纪晞宇和她的伙伴们会设立主题,让孩子发散思维,创作木偶形象和剧本。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喜爱的故事并参与演出。在木偶社老师们的指导下,大家还尝试制作皮影和纸偶,并在戏剧互动的过程中,尽情融入剧情,把一个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也正因此,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孩子们往往自信满满,充满成就感。
纪晞宇说,木偶对儿童具有天然粘性,戏剧社旨在以木偶戏剧为载体,培养青少年语言表达、美术创作、音乐律动、人际交往以及逻辑思维等多项综合能力;并结合以木偶为主角的故事切入,引导青少年对色彩、形状、肢体、音乐、影像、多媒体等的探索,引发孩子们主动认知和实践能力。
为了能编排出孩子们喜爱的木偶剧,纪晞宇没少花心思。从木偶形象开始,她会把前期所有成型的造型图稿拿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挑出最喜欢的那个,确定为后期舞台上木偶的形象,并以孩子们选出的木偶形象为核心进行编剧创作。在舞台剧背景的制作上,纪晞宇更是不敢丝毫懈怠,常常在工厂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亲自检查每一个道具成品。
文艺作品也有科技含量
生活往往会给努力的人回报。在《笑傲江湖》 第三季中,纪晞宇和她的伙伴走上舞台,带着一个“海绵人”,用短短4分钟的木偶剧让现场观众笑声迭起,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进入复赛。
参加完节目后,哈皮木偶戏剧社也接到很多的合作邀约,不过戏剧社的初衷不变,目标仍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媒体木偶舞台剧和亲子平台。纪晞宇希望,木偶剧不只是低龄儿童的专利,希望能创作出适合青少年看的木偶剧,并不断丰富演出内容,延伸到科普、国学等领域。
纪晞宇还开启了迷你木偶四部曲———前20分钟用卡通可爱的木偶小短剧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戏剧的故事里;接着,原本就对玩偶充满好奇的小观众们,走进台前幕后,来个5分钟的木偶大揭秘;然后,按照揭秘的内容让孩子成为小小玩偶师,制作出自己的小木偶;最后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小木偶走上小舞台,开始自己的表演,成为小小艺术家。
如今,哈皮木偶戏剧社几乎每年都会给孩子们带来12个不同主题的儿童剧和迷你木偶四部曲。目前,戏剧社已走进黄浦区、长宁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6个区的23个街道,共开展了百余场社区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并被上海市妇联评为优秀社区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