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12
通信新干线

全球首个NB-IoT套餐面世

规模商用黄金时代渐近


    ■郑梅云

    窄带物联网商用渐近。中国电信近日推出全球首个NB-IoT套餐。套餐资费是按照“连接次数”计费,计费模式从连接体现价值,摒弃了在NB-loT中价值极低的流量收费模式,颇具创新性。目前,我国无论是政策方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对NB-IoT技术商用化推进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过,我国芯片研发生产的竞争力不足、终端成本将成为NB-IoT推广的瓶颈。要开启规模商用的黄金时代,运营商任重道远。

    运营商双创再出招

    中国电信日前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NB-IoT业务套餐。据悉,该资费套餐不以实际消耗的流量计费,而是按照“连接次数”计费。简单来说,即连接费用=电信NB-loT连接总数×每个NB-loT连接的连接单价。

    据悉,中国电信NB-IoT套餐分为连接服务费和高频功能费。其中,连接服务费又分为包年套餐和生命周期套餐。具体而言,包年套餐20元每户。生命周期套餐分为2年—8年,七个档位。价钱随年份的增多依次递增,最低是每用户35元,最高是每用户105元。而高频功能费只有一种收费标准,每户20元。当年度连接频次不超过20000次时,客户只需缴纳链接服务费。若超过,则除了缴纳连接服务费,还需缴纳高频功能费。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这款套餐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个人用户,但是有大的企业可能还会有集成的额外服务等,打包后价格上会有优惠。

    众所周知,NB-IoT的流量价值很低,商业模式很难建立。一方面,NB-IoT场景应对小流量、低速率的场景。采用流量计费的收益可能远低于按连接计费,会对运营商的网建投资回报造成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流量计费法也没有反应物联网给客户带来的连接价值。

    而中国电信这一NB-IoT套餐的计费模式从连接体现价值,摒弃了在NB-loT中价值极低的流量收费模式,可谓独创先河。

    放眼国际市场,德国电信也随即发布了NB-IoT套餐。不过,与中国电信套餐不同的是,其套餐一共分为两档。并未采取连接数计费,而是采取套餐的方式,包含了连接数+流量+增值服务费用。

    NB-IoT开启规模商用黄金时代

    NB-IoT资费套餐横空出世,折射出NB-IoT距离产业成熟更近了一步。

    NB-IoT缘何成为抢滩热点? 一方面,物联网是新一轮推动人类前进的智能革命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MWC上海展上,物联网当仁不让成为主角就是最好的佐证,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商都将万物互联作为未来的战略重心。

    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的蜂窝式M2M市场的中国,目前在推动NB-IoT商用的道路上显然是不遗余力的。不仅有华为、中兴等设备大厂支持,芯片厂商高通、英特尔、联发科也纷纷加盟。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更是展开了部署竞赛,先后发布了NB-IoT网络建设和商用计划。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信息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运营商的语音、短彩收入开始快速下降,语音免费是大势所趋。同时,随着竞争加剧、政策要求,流量单价不断下降,流量收入对收入增量的贡献即将见顶。而物联网是新兴的蓝海市场,据GSMA预测,到2020年,物的连接占比将超过80%,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我国市场将突破100亿,其中90亿为物的连接。从市场规模看,2025年全球物联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元,而我国物联网市场将突破3.5万亿元,市场规模接近2015年的25倍。

    而NB-IoT凭借低功耗、低成本、覆盖广且深、大连接等特性,将在物联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NB-IoT在整个物联网应用的占比将达到70%。

    NB-IoT商用瓶颈待破

    毋庸置疑,未来,在国内,NB-IoT技术一定会成为物联网领域最主流的技术。随着三大运营商在国内积极推进NB-IoT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NB-IoT芯片的成本降低,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NB-IoT的应用落地。

    譬如,在2017年这个“共享元年”,共享单车的火爆直接引爆了NB-IoT的移动连网技术。此外,在新兴应用中,如智能停车、可穿戴市场、户外运动、健康检测、家居控制等多个市场都会增加NB-IoT的连接应用。

    NB-IoT必会带动后续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不过,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很多可以预见的瓶颈,可能制约物联网在垂直行业能否实现商用。就NB-IoT而言,未来仍有两大制约因素:其一,我国在芯片研发生产方面普遍竞争力不足。其二,窄带物联网对成本的敏感度极高,因此终端成本也成为技术推广的瓶颈之一。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