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18日 星期二
5
时评;国内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明显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增速6.9%!这是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的“半年考”答卷。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6.9%,好于此前预期。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经济增速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国家统计局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经济基本企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使产需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二产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54.1%,高于二产14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增长了14.7%,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1.56万户。新主体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成长,经济发展当中的新动能不断地壮大。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22.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达到6.05%,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近日举办的“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沪上众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企稳”形成一致判断。

    据统计,中国的名义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恢复性上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表示:“一般情况下,实际GDP增速的变化相对于名义GDP增速的变化会有滞后性。因此,关注名义GDP增速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判断。”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也认为:“从已知的宏观经济指标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已经在减弱,可以说,经济基本上已企稳。”

    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

    内需是拉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上半年,内需的贡献率达到96.1%,比上个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6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1.8%,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7.1%,家具增长13.4%,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3.9%。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3%。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1073亿元,同比增长33.4%,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747亿元,增长2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涨幅继续扩大,为消费进一步上行提供支撑。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7.3%,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比同期的经济增速高出0.4个百分点,继续跑赢GDP增速;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实际同比增长6.1%。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9,比上年同期缩小0.0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改善,有利于支撑消费稳中向好的态势,未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是比较可靠的,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性条件比较清晰,稳中向好的大格局比较明确。

    全年经济走势平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专家普遍预计,全年经济走势平稳,完成6.5%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转型下半场,经济增速下降空间明显收窄,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企稳的条件不断积累,提质增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判断,全年中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目标,甚至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称,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源于投资放缓。商品房销售、土地成交、建设开工、资金来源等相关指标均有所走弱,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明显回落。不过,他也强调,下半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平稳增长,避免经济硬着陆仍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底线。

    对此,邢志宏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并取得更好结果奠定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他特别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要为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货币政策要防止实施过松,产生加杠杆效应,放大资产泡沫,给中国经济带来风险。金融体系改革力度也很大,将会不断地完善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建设,使市场利率稳定下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