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2
要闻

三伏天,他们穿着“盔甲”摘马蜂窝


    本报记者 何 易  实习生 李佳豫

    晚上7点05分,闸北消防中队的警报再次响了起来。刚在餐厅里坐下还没吃上两口饭的消防官兵们立马放下筷子,三下两下穿好战斗服踏上了消防车。广播里正在播放警情,任务随之下达:“摘马蜂窝。”

    随着上海入伏,消防战士们越来越忙———每每到了夏季,除了火警,向“119”求援的社会救助事件就会激增。取马蜂窝是其中特别常见的一项:每年6月到9月,是马蜂繁殖和活动的高峰,夏季也因此成了马蜂扰民的高发期。21岁的消防员卢捷向记者透露:“只要不下雨,几乎天天都能接到居民报警去取马蜂窝。”

    赶到现场后,战士们发现这次遇到的马蜂窝比较棘手———它藏在抽油烟机的管道里。卢捷爬上十几米高的消防梯,确定了马蜂窝的位置,在现场指挥员梁明明和战友的帮助下,卢捷将管道一点点捏紧,再从外部将管道的出口用袋子套上,慢慢从内抽出,成功取出了马蜂窝。

    厚重的棉质手套、头套,身上还挂着一个重达十斤的多功能救援腰带,腰带的不同位置装着灭火手套、自救绳、斧头等专业装备……消防员这一套专门“对付”马蜂的“盔甲”,足足有15公斤重。尽管快要入夜,室外的体感温度依旧有三四十摄氏度,包裹得如此严实的消防员在室外不用一分钟就汗如雨下,但这身“盔甲”一旦穿上就几个小时也脱不下来。

    将梯子放回车顶的卢捷迎着明黄的路灯用力眨了眨眼,以此来防止脑门上挂下来的汗迷住眼睛。

    全队回到车上后,消防车马不停蹄赶往第二家报警的地点。车上回放的录音中报警者说:“就在家楼下,家里老太太很害怕。”这一次,马蜂窝藏在草丛中。消防队员选择雷达喷射用火将它烧毁。

    “每次回到中队,刚把饭热好,警报又响了。”就这样,一遍遍地把饭菜重新加热,又一遍遍地放下筷子出警。闸北中队的消防队员把这样的情景笑称为吃“火锅”,“只有火锅才总是要热嘛。”

    “现在,晚上一出警,要到半夜十一二点才能回来。”悠长的夏夜,对坚守在一线的消防战士们而言,意味着一个个不断“赶场子”的不眠夜。

    右图:刚摘下马蜂窝的消防员被头套捂出了一脸汗水。本报记者 何易摄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