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冠元
我是同济大学2017届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即将奔赴西藏日喀则基层工作的一员。
关键词1:难忘
回顾过去,有很多难忘的往事。我生长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小村庄,出生40天后,由于父母都要忙于出工干活,只能把我放在村子里别人家寄养,是他们用米糊将我喂养长大,两岁后由大我三岁的姐姐照顾我。
儿时至今,我最不能忘怀的事情是:姐姐在初三时被迫辍学,当时她带着初中课本只身南下广东深圳打工,离别时她说她要赚五百块钱回来再继续读书。那年过年回家,她赚了一千块。但是,她觉得家里将来还是没有能力供两个孩子读书,于是为了我彻底放弃了她的学业。这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初没有能力让姐姐继续读书”,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于是我在周记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路阳光璀璨》,当时的我立志要当一名校长,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所寓意的。
难忘上大学那年,我只带了两千块钱,依靠自己的双手挣取学费和生活费,直到今天。读书期间,为了生活,我捡过矿泉水瓶、扫过地、扛过钢板、洗过马桶,当我有能力养活自己时,开始辅导姐姐的孩子识字学习,并全部供应小外甥的奶粉……此外我还无偿辅导了5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每当想起打零工回来借着公共厕所的灯光完成高等数学作业的情景,我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然而,当我决定要继续读研读博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很自私。因为很多为人父母者都会认为:只要孩子还在读书,他们就会不顾身体健康去拼命赚钱。我父亲就是这样:由于生活过于节俭,他晕倒在工厂里,幸好被好心的老板拨打120救了回来。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不能等到我们有出息了再来照顾父母,养老必须长远规划。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再拼命工作,我就把他们带在身边,慢慢培养他们新的生活理念。
我难忘过去的辛酸与痛楚,然而,过去的终究都过去了。涌上心头的是那些感动的人和事。
关键词2:感恩
大家一定清晰地记得收到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喜悦之情,我们胸怀理想、心怀梦想,加入同济大家庭。
为了不变的理想,硕士毕业后,我放弃了规划局、供电局的工作,毅然来到这里求学。最初没想到上海房租压力这么大,第一个月我们家吃了一个月土豆丝和海带丝。带着父母上学,物质上并不宽裕,但精神上,我很富足。迈入同济这座百年学府,我时刻不忘刻苦学习,经常去旁听一些专业课程,跟随大师足迹,聆听恩师教诲。每当传来我们同济师生的捷报时,我心澎湃不已,便鞭策自己要加倍努力,缩小与前行者的差距。
关键词3:选择
有首歌曲的名字叫 《渴望》,是我们村同组的一位妈妈因病魔离开前教会给他孩子的。这个孩子经常待在我家,我妈妈做饭给他吃,我辅导他写作业。他常坐在我家老宅的石头门槛上唱这首歌。他每唱一次,我妈妈就偷偷流泪一次。那是我幼小的心灵触动的开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过得好不好?
毕业之际,我选择了支援西部建设。身边的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好不容易从乡村一路走到大城市,为什么要去西藏;西藏条件艰苦,你的身体可以承受吗,况且还有一家老小需要照顾……
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做出这个决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我读书期间,就一直有服务社会的愿望。本科毕业那时候,如果有支教的机会,我想我会选择去西部地区。
其次,从我个人来说,能读这么多年书,也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如今毕业了,有这个机会,我希望能够服务更多的人,能够像老师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
再次,我内心固然舍不得自己的家庭,尤其是我的孩子们将会缺少陪伴。但是只要把家人安顿好,我将义无反顾地去做我觉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些年我一直把家庭带在身边,我才能放心去西部。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我为了照顾小家而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那么如今毕业了,我是时候该为社会做点事情,去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我毕业后选择去西藏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对梦想的追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我们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都具有同济人的精神和品质。我们正在用世界的眼光看待知识的力量与科技的魅力,用健康的体魄追逐青春的梦想与花样的年华!
(作者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也是今年沪上自愿选择赴西藏自治区服务的唯一一名博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