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8
美丽上海追梦人 上海市重大先进典型专题发布第二季

贺荣明:镌刻中国产业“光刻指纹”


贺荣明:上海微电子装备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至今,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等任务,围绕国产光刻机,组织团队“十年磨一剑”。

    ■本报记者 任荃

    在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超净车间里,占地三四十平方米的光刻机像一个思想的巨人矗立在那里。这个由几万个精密零件、600万行代码组成的复杂系统,正是“把世界做小的工业母机”——小到手机、平板电脑,大到民航客机,都离不开芯片,芯片越做越小,用来雕刻芯片的光刻机却越来越复杂。

    十多年前,全世界能够实现光刻机商业化生产的,只有荷兰和日本的三家公司。直到2002年,光刻机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推动成立上微公司来承担。于是,在浦东张江,贺荣明和公司最初几位员工凭着一腔热血,开始了国产光刻机的研发和创业之路。

    上微将自己定位于光刻机的“顶层系统设计者”,确立了集成创新的研发策略,通过产业链上位置的跃迁,来实现自主创新。今年3月,上微与全球光刻机制造商的“老大”——荷兰ASML公司,在上海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那一刻,贺荣明真切感受到了国际同行对中国科技的尊重。

    由于国内光刻机人才的匮乏和国际封锁,上微不得不从零开始,培养本土人才。公司在企业内部成立了上微创新学院,由贺荣明和公司高管共同为员工授课,把学校培养出来的通用人才“熔炼”成符合上微特质的专用人才。

    贺荣明深知,一个人行动的强大和持久,一定是依靠来自内心的强烈的价值认同。为此,他坚持把晚上七八点到十点的这段时间用来与公司技术骨干谈心。一位曾经离开又回到上微的产品经理说:“从学生时代算起,做了十几年光刻机,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出来,这是对我的青春的一个交代。”

    让贺荣明压力最大的还不是单纯的科技攻关。尽管公司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但作为企业,如果不具备在市场竞争中的自我造血能力,是不会长久的,必须“沿途下蛋”。在进行100纳米光刻机样机攻关时,贺荣明决定抽调一部分人员,研发另一种有望在短期内市场化的光刻机——先进封装光刻机。

    事实证明,上微“赌”对了。目前,上微生产的先进封装光刻机累计交付几十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同时占领了33%的国际市场,苹果手机中有十几颗器件是由“上微”品牌的光刻机制造的。中国公司终于加入了处在先进制造业巅峰的“光刻机国际俱乐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