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康
尽管遭到各种质疑,但谁也无法阻挡“共享经济”的扩张步伐。上周,摩拜单车宣布完成6亿美元E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诞生以来的单笔股权融资最高纪录,再度印证资本市场对共享出行模式的狂热追捧。
值得关注的是,这股资本追捧潮,也迅速蔓延至电动汽车共享出行领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共享单车被更多用户接受,资本市场开始关注并着手布局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产业链上的消费支付、停车充电等环节,即将引来一波投资热潮。
究其原因,一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共享单车模式解决的是用户3公里之内的出行“痛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则解决用户50公里之内的出行问题,引发新的蓝海市场;二是电动汽车共享出行领域尚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充电桩布局,还是电动汽车投放经营均有巨大发展空间,谁能最早完成业务布局,就能分享产业发展最大红利。
总部位于深圳前海的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大概是这一波“风口”的首位受益者。其近日透露,公司即将启动新一轮股权融资,融资额约在10亿元左右。资料显示,云杉智慧2015年成立于深圳前海,主营业务为打造融合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和停车位,提供大数据挖掘和以大数据为基础做增值服务的智能运营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消费支付、停车充电、绿色出行等服务。截至目前,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充电网络已进入全国数十个城市,累计建设5000多个充电桩并投入运营,总功率超过10000千瓦;在新能源汽车运营方面,公司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投放数千辆电动汽车提供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服务。
资本之所以青睐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模式,不仅仅在于其广阔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力度,更在于市场已经看到其盈利空间———在国内,部分电动车分时租赁平台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优化管理效率,已经在一些城市实现业务盈利。比如云杉智慧新能源是广州最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公司,在广州市的周均出租率从初期的11%提升至25%,峰值达到69%,单车租赁时长达到9小时,迈过了盈亏平衡点。如此,只需要这套先进管理模式在其他城市复制,便能带来规模扩张与利润增加的双丰收。
“不过,电动汽车共享出行产业发展看似广阔,实际操作层面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链面临的最大运营瓶颈就是充电难。据了解,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充电桩的使用率相当低,有些设备平均利用率不足5%。
而对那些跃跃欲试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平台而言,在打通充电难这一最大瓶颈之后,能否在提供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的同时,提供周边充电桩 (站) 位置、最优路线引导指示、路况信息、充电预约、充电情况等提示、让充电与支付结算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在云杉智慧总经理徐征鹏的心目中,未来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应该是一个整合了城市新能源出行各个场景的智能服务体系,其服务不仅仅只是电动汽车的租赁、充电,还可以将诸如网约车、物流配送、零售、在线社交等融合进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分享出行业态。在这一思路之下,云杉智慧近期发布了国内首个综合平台型充电服务场景品牌———易云社,让用户在享受充电服务的有限时间里,享受多元化消费服务。易云社将单一的充电桩升级为集充电、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场站,并引入中小商家及新能源车企,打造一个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全新盈利业态,为用户提供消费与支付服务、停车充电服务、绿色出行服务等多样化选择。未来甚至还会将充电服务完全链接到线上,在云端平台实现下单、上门服务、点评、社区等多个场景的“一键解决”方案。“我希望最终能将它打造综合的新能源汽车广场,成为城市新的标志性充电建筑物,不仅满足智能充电服务,同时提供如咖啡厅、便利店、电影院等生活服务。”徐征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