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11日 星期日
6
天下

当减贫遇上环保绿色扶贫是最好黏合剂

——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


九丰农业园区技术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九丰公司供图)
吴仕巧整理丝瓜田的吊线。 (除署名外,均本报记者赵征南摄)

    文汇报:在贵州;不少山区农村都将农业;旅游;文化等绿色产业作为扶贫的主要方式;推进“大生态”下的“大扶贫”。在您看来;这些绿色扶贫的举措有哪些重要意义?

    雷明:对贵州而言,当地山水秀丽,可与此同时,遍布喀斯特地貌的贵州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发展和生态这两条底线,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坚守。

    扶贫体现了代内公平,环保体现着代际公平,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一直以来,这是全世界贫困地区都要面临的挑战。多年以前,我在西部某山村调研,当地依托富集锌矿石发展经济,家家户户都用小炉子炼锌,污染很大。我跟一个老太太说,她的回答是,把炉子拿到屋里,关上门窗,不污染别人,可以吗? 我感触很深,真断了生产初级资料这条路,他们饭都吃不了。

    现在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绿色扶贫则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这意味着“绿色”“生态”从被动的保护对象,变为创造价值的生产力要素,和其他要素同等对待,从而解决“代际公平”和“代内群众发展”的问题。

    与此同时,“绿色扶贫”也有了市场土壤。过去,这个市场只有供给,却较少有需求,因而造成地方守着青山绿水却没饭吃的境地。如今呢,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带来了这种需求。过去,我们是短缺经济,除了物质需求,基本没有其他需求。现在,看似没有办法创造价值的生态环境,却突然能够创造收入,为什么? 因为我国到了这个社会发展阶段,有很多富裕地区和先富群体出现了,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他们想体验、感受乡村或者说小时候的回忆,生态产业、特别是旅游,成了人的基本需求。发达地区经历早期的快速发展后,在生态以及乡愁上弱化了,百姓要找到新的市场供给,恰恰这是贵州极为富足的一块,是贵州重要的后发优势之一。

    文汇报:推进绿色扶贫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雷明:绿色扶贫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不断提升其附加价值,转化成老百姓的可支配性收入。

    关键之一,就是要找到好的转化方式。这个方式,可能各地都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但主要有两点:一是“靠山吃山”,不同于过去简单粗暴地“吃”,那是暴殄天物,一时吃饱今后吃空,而是要科学合理地“吃”,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山”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民俗,是当地特有的资源,要变成金山银山,绿色产业一定要更富有内涵。主要措施包括自然景观的打造和传统文化的切入。二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是一时间没找到转化方式,不妨“以空间换时间”,绿水青山是贫困地区的安身立命之本,留住它,就留住了希望。毕竟“原汁原味”是全世界都稀缺的资源,越沉淀越吃香。

    第二个关键是重视产业的作用。绿色扶贫决不能抛弃产业,而是发展绿色产业。产业拆分开来看先是立“产”,有提供产品的能力,不管是企业带动,还是农民自己搞,要有产品。但有了产品行不行,供给过剩了怎么办? 所以要成“业”,业态。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个体支撑的,要有上下游,要有相关的主体共同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如产业园区,它就有这种集聚作用。节省成本的同时防止同质化。

    与此同时,要注意好有关“精准”的三个维度:不仅要准,还要精;不仅要精,还要有可持续性———首先要找到准确扶贫对象,提供准确的致富途径;其次要精细地引导和管理,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最后,若卖不出去,后续肯定难以坚持,所以还要帮其扩大销路,让致富途径持续下去。

    文汇报:在贵州采访时;部分村干部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乡村都在搞农旅文带动扶贫;将来可能游客分散流失;他们感到很大的竞争压力;对于这种压力;如何化解?

    雷明:在游客持续涌入时便有这种危机意识,这很不容易。确实,如果差异化做得不好,的确可能造成客源流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政府。政府要有统筹规划,各区域不能脱离整体,同时也要差异化安排。政府要依据产地优势,将特色做起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将特色做到极致;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入企业,以相关大户为主体;还要改变“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主动出击,做好品牌推广。

    文汇报:在农村扶贫中;如何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雷明:我们过去说,扶贫要扶“智”,就是提高贫困户的综合素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还应该包括扶“志”,一种自我努力的志气。在农村,可以用乡规民约等农村特有的方式,去激励、约束,营造一个让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奋发向上为荣,不敢、不愿偷懒的环境,形成思想观念的转变。当然,在调动群众积极性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让好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名贫困户的身上,带动他们自主脱贫。

    在扶贫这件事情上,基层干部的角色和群众不同,群众是自愿,但干部承担的是责任和义务,必须有积极性,胜任不了就该让更出色的人来干。扶贫很难做,但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要抱怨,忍住委屈,要有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平时也要创新体制机制,更多地关心、爱护和激励基层干部,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