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沈竹士)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公安局推进社区警务改革的情况。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全部完成社区民警“一居一警”“一村一警”配置工作,任务重的居 (村) 委会做到了一居 (村) 多警,共有社区民警5512人,同比改革前增加23.5%。
为了让社区民警“沉得下去”,市公安局严格落实“两不一严禁”和“五个半天”刚性措施,即不得将社区民警挪作他用,不得安排社区民警日间参加派出所值班,一有时间就要下社区,严禁减少社区民警在编岗位,常态勤务下社区民警每周不少于五个半天到社区开展工作,保证广大社区民警有充足时间沉入社区。市公安局还专门制定勤务规范和考核办法,从制度层面指导督促社区民警沉入社区开展工作。
据统计,去年全市社区民警共开展入户走访193万余户 (次),发现、消除各类社区安全隐患40万余处;今年一季度,全市入民宅盗窃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25.1%、盗窃车内物案件数同比下降25.4%;电信诈骗案件数同比下降51.8%、涉案金额同比下降63.8%。
此外,市公安局以党建为抓手推动社区治理。认真贯彻市委组织部和市公安局党委联合下发的 《关于鼓励党员社区民警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精神,推动落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 (村) 委会党组织副书记、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 (村) 委会综治工作站副站长,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组织协调、宣传引导、指导服务作用,推动各方力量形成“多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有党员社区民警3299人,其中2826人兼任居 (村) 委会党组织副书记,占总数的88.9%。通过协调各方齐抓共管,在社区治理尤其是整治群租、黑车、乱搭建、乱停车等顽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民警参加社区党建有利于建立完善以社区民警为骨干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一直以来,社区民警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矛盾纠纷调解的“老娘舅”。上海以公安派出所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为平台,通过社区民警与人民调解员、律师等专业社会力量的协作配合,合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效提升了化解率。据统计,去年共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万余起。
作为社区民警下沉基层的载体,上海推进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在群众家门口搭建服务窗口。按照“有独立成间,有鲜明的标识特征、凸显社区警务室专业服务功能、能体现社区治理主题”标准,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目前,全市符合上述标准的社区警务室已达2678个,占总数的52.4%,年内将全面完成达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