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4月20日专电 (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刘海波)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前举行肾移植5000例总结会暨肾移植患者交流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位肾移植患者参与。
据了解,肾脏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在10%以上,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部分病人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或肾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上世纪中叶,终末期肾病仍属“不治之症”。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三种肾脏病替代治疗手段,而肾移植是三种替代治疗手段中的最佳治疗方式。
“1977年7月14日至2017年3月8日,浙大一院完成了5000例肾脏移植,这个数字位居全国前列。2011至2016年的肾移植数据质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肾脏病学科带头人陈江华教授介绍,在这5000例肾移植病人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10岁,其中男性占67%,女性占33%。肾移植者中存活时间最长的达29年,是国内鲜有的长寿移植者。目前肾移植时间超过20年且健康存活的有82位。
近年来,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逐步建立了肾脏移植排斥预警和无创性诊断、肾脏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治疗等关键技术,移植肾一年存活率超过95%,十年存活率超过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仅用一滴尿液来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排斥,准确率分别达到94.1%和96.9%。针对高危人群,该中心还建立了去敏治疗和强化干预方案,使高危受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从53.7%下降到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