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8
社会建设

这些鸟儿的身影,上海人首次见到

近年来,市民观鸟社团蓬勃发展,新见鸟种的记录逐年增长


    本报记者 沈竹士

    上海,临江濒海,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站点,每年近百万只候鸟在此迁徙、停歇和生活。鸟类,业已成为上海分布最广、保护级别种类和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近年来,随着绿地林地建设和湿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市绿地面积已经达到3.8万余公顷 (人均7.6平方米),林地面积160余万亩,湿地面积37.7万公顷。与此同时,2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重要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5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等一系列栖息地建设,为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目前,上海已连续开展了35届爱鸟周专题活动———实现了从最初关注濒危物种向关注身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转变;从单一物种保护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向越来越多的市民团体参与的转变。通过举办摄影展览、开展观鸟大赛、举行“自然笔记”比赛等方式,爱鸟周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宣传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爱鸟周”成为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调动了全社会支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第36届“爱鸟周”将于本月启动。近期,记者向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了解到,随着观鸟活动的普及,去年上海又有一批新见鸟种被记录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自然科普社会组织和爱好者记录到的。上海市目前共记录到鸟类23目80科476种,其中水鸟8目18科170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7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极危级5种,濒危级9种,易危级19种,近危级28种。近年来,随着民间观鸟活动的兴起,新见鸟种的记录也逐年增长。其中2015年、2016年记录到新增鸟种22种,占历史记录中的5%。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