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8
笔会

约翰·马丁与《启示录》


    叶扬

    我向来将 《圣经》 当作文学作品读,总觉得 《新约》 远不如 《旧约》来得精彩。《旧约》 的故事幻想奇特,高潮起伏,而原文以希腊文写成的 《新约》 二十七篇,大多是耶稣基督和一些使徒的行述,偏重写实。以前说过,《旧约》 三十九篇里,我最钟爱 《雅歌》,从内容到风格,都与其他各篇不同,有学者注意到,其中有五十个词汇,为该篇所独有。

    《新约》 里唯一的异数,是其终篇 《启示录》。传统上,此篇被认为出自耶稣的门徒约翰的手笔,描绘世界末日的幻象。为人类而牺牲的耶稣,在此篇中以被屠杀而复活的羔羊的形象出现。他坐在天上的宝座上,接受各位长老与“四活物”的礼拜。他手持印有七个密封的书卷,逐次将密印揭开,分别骑着白、红、黑、灰骏马的四位骑士,次第出现。揭开第七印后,七位天使依次吹响七支号角,地上出现各种可怕的大灾难。七首十角的红色巨龙,在哈米吉多顿与基督的神兵进行善恶的决战。最后巨龙和历来不信耶稣的人均将被投入火湖,无休无止地“悲哀、哭号、疼痛”,而光荣的新耶路撒冷则在世上重现,神所救赎的人将在这一片新天新地做王,直至永远。在风格上,《启示录》 与 《新约》 前面廿六篇迥异,回归 《旧约》 的怪力乱神,以奇特丰富的想象而言,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士王钦定本的英译 《启示录》,“端庄杂流丽”,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例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诗《二度归来》 (一译 《基督复临》),其灵感完全来自此篇。

    约翰·马丁 (John Martin,1789-1854) 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画家,除油画外,兼精版画及水彩。他早年师从一位意大利画师,由乡间迁居伦敦。成年后他成为虔诚的基督徒,特别崇敬弥尔顿的作品,画作常采取高、大、上的宗教题材。到了二十年代,他成为当时英国最驰名的画家之一,声誉遍布全欧,从俄国沙皇到比利时王储,都重金购买他的作品。他也与许多文人、作家交游、通信。对他的绘画击节叹赏者,包括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美国作家爱默生、法国作家儒纳·凡尔纳,以及德国诗人海涅。他的绘画对于前拉斐尔派的罗塞蒂等画家也影响至深。他这幅巨幅油画,题作 《他忿怒的大日》,语出《启示录》 第六章第十七节。前文自第十二节起,描写大地震的发生,有极为形象的描写:“天上日头变黑,像粗糙的黑毛布,满月变红像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一切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以上译文见和合本) 此画完成于1851年至1853年之间。原画高196.5厘米,宽303.2厘米,现由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收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