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 我国是肝炎大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每年乙肝孕妇有70万至100万人。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更多的育龄妇女企盼再生一个健康宝宝。记者从昨天在沪召开的2017年第26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获悉,在覆盖全国的妊娠乙肝诊疗地图上,目前已积聚了百余家医院。
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介绍,“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从2015年启动以来,得到了肝病界的广泛响应。项目从乙肝传播的关键环节———母婴传播入手,让妊娠慢乙肝患者的诊治方案和管理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从最初的南方医院、南京二院、佑安医院、盛京医院、西南医院5家示范基地开始,通过不断的培训交流,目前已有百余家医院参与其中,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妊娠乙肝诊疗地图。
广州南方医院刘志华教授介绍说,妊娠乙肝患者管理流程囊括了筛查、评估、妊娠期管理、分娩管理、停药时间、婴儿免疫、母乳喂养、母亲产后随访、婴儿随访、婴儿乙肝免疫接种效果评价等十项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妊娠期管理,需特别注意的是用药问题。对多数乙肝孕妇来说,孕晚期开始用药,治疗时间是充足的。考虑到乙肝孕妇早产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孕妇,因此可适当提前用药时间。
目前,临床服务建议以2015年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为准,即妊娠24-28周启动抗病毒药物干预。对于超过28周前来就诊的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也应该进行抗病毒干预,即使用药时间短,病毒载量也会下降,患者会有一定获益。
刘志华强调,医患双方应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尽可能选择临床使用经验丰富的妊娠安全B类抗病毒药物,尽可能考虑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