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斌根
古琴走进小学校园,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呼唤,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丰富了小学艺术课堂的内容。
让古琴走近校园,让校园充满琴声,让琴声渗入心腑,让人心充满美感,把古琴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让它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学校的最终教育目的,因此学校会继续积累经验,让古琴项目成为学校学生了解古文化的桥梁。
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相信古琴艺术将会在小学校园中大放异彩。
琴为心声,让我们弹奏出育人的最强音,我们愿接棒古琴,成为校园文化的新景观。
(作者为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校长)
心声录
古琴,让我喜出望外
古琴的训练不仅枯燥,而且占时间,但每每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的时候,总是让我喜出望外。古琴,既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又让我自身变得更加美好。有一次,有人问我:“你有什么特长吗?”然后我告诉他“会弹古琴”。那个人一脸吃惊和崇拜。那时候,我好像对古琴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情愫。每当我在台上穿着汉服,弹着古琴,被台下的观众聚焦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四<3>班 沈语瞳)
古琴魅力足以让我热爱
我热爱古琴,因为它声音优美,泛音幽雅,仿若天籁之音;散音雄浑,有如钟磐之声;按音细腻,似人的吟唱。它的音色虽然没有钢琴的动听悠扬,没有小提琴的优美抒情,没有琵琶的清澈明亮,没有二胡的柔和圆润,但是它是独有的。古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的象征。 (四<4>班葛墨涵)
让孩子们爱上古琴有办法
任何一件乐器如果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那一定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只要是学习乐器,都会面临枯燥反复的练习。学校能做的就是尽量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刺激学生们,尽可能地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比如学校在古琴社团里制定了考核制度,每学期通常有两次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在古琴社学习,这样的竞争方式促使学生有急迫感,能够认真对待古琴的学习;其次学校和上课的教师进行协商,尽量挑选一些短小好听的乐曲进行教授,并且针对学生喜欢的童谣进行重新谱曲创编,拉近学生和古琴曲的距离。 (教师高蕾)
孩子越来越喜欢古琴
非常幸运,三年级时女儿加入了学校的古琴雅韵社团,学校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孩子身上,每周六学校特地聘请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授课,平时放学后社团的老师们也放弃休息时间陪伴孩子一起练习,风雨无阻,作为家长非常感动,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也正因如此,孩子越来越喜欢古琴,一有空,女儿就喜欢坐在古琴桌前抚琴,家里经常充满了这种悠扬的乐曲声。我相信,古琴社团的经历女儿将受益终身! (黄思维妈妈)
意外的收获
回想起孩子刚开始练琴的那段日子,有次我问她“古琴练得怎样”,她说“还行”,从她的态度中我看不出有什么渴望,似乎就是一种应付家长的方式。但是现在我必须要说,不要轻易地放弃对孩子的兴趣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期,一年,就这样,当有天学校古琴社老师找这些孩子家长开会并且汇报了学习的进展时,我突然发现这次有些小瞧她了。希望学校继续把这种传统文化发扬下去,为有兴趣的小朋友打开一扇大门。 (五<5>班石辰瑜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