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弦的日子和情景,总让人难忘。
昨天,2017年2月3日,大年初七,中国人喜庆新春的吉祥日。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古琴雅韵”在中央电视台CCTV-11戏曲频道首播,20位小演员,用饱满的热情和富有节奏的表演,演绎了古琴曲子《阳关三叠》,琴声清婉,舞步轻盈,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新春的艺术问候和诚挚祝福。
令人赞叹的是,这所来自上海郊区的小学,“古琴雅韵”已在中央电视台少儿新春特别节目中二度回响———2016年大年初六,15名小演员将 《满江红》《沧海一声笑》 两首曲目带到全国观众的面前,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
五(3) 中队的队员姚嘉怡动情地说:“时间过得可真快,一年一眨眼就过了。一年前,曾与上届五年级学生一起去北京表演。当接到去央视的通知时,自己非常开心。如今我已经是古琴社团的学姐,能带领四年级的弟妹再次去北京,真的感到很骄傲。北京,我们来了!”
“古琴雅韵”在中央电视台“梅开二度”,充分展现了中山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美美之术,表达了小学生热爱中华文明、学习古琴艺术、学做中国人的满满信心、大大决心、诚诚真心。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汉民族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正因为古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又因为松江具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古琴之地”的美称,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为了推广传统民族技艺,于2014年9月在松江区文广局、教育局的支持下,与“素园”琴馆合作,借助学校与社会力量的结合,正式将古琴艺术引入中山校园,并成立“古琴雅韵”社团,把这一项目作为一项重大艺术特色项目进行推广,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学校艺术特色,增进学生对家乡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作为松江人的自豪感。
目前,参加学习古琴的学生已达140多人,培养出30多位能够演奏古琴的小爱好者,并参加区级展示及比赛,还受邀参加了央视少儿新春特别节目的录制。“古琴雅韵”社团得到区文广局、教育局的鼎力支持,被评为“全国红领巾小社团”。2015年11月,“古琴雅韵”社团参加松江区民族文化展示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6年古琴社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新春特别节目的录制,松江电视台、松江报等媒体纷纷进行宣传,让古琴艺术不断走向大众,走入社会各个阶层。2016年春节,“古琴雅韵”被邀请参加区团代会的演出,学员们与舞蹈、昆曲等多个演员合作,体验了多种艺术结合的魅力,这次活动也为学校发扬传统艺术提供了新的借鉴。2016年5月,学校校训“景贤”入选全国优秀校训,中央电视台来校进行拍摄并在CCTV一13新闻频道展播。之后,松江电视台以学校古琴社团为例,开展了两期艺术教育特色节目介绍。
如今,“古琴雅韵”,正成为中山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琴房”,成为校园文化的“和乐”,成为学生接受美育熏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