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6
健康生活

问 晚期肺癌有啥治疗新进展?


    答  项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现代社会许多人“谈癌色变”,提到晚期肺癌更是充满惧怕,一方面是因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最危险的癌症之一,另一方面是大家对化疗反应非常恐惧。诚然,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由于早期肺癌常常没有症状,确诊时多数为中晚期,失去了彻底治愈的机会,晚期肺癌的治疗一般以化疗为主要原则。虽然目前的第三代化疗药物 (如吉西他滨、紫三醇、培美曲塞等) 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化疗药物副反应要小得多,以往被患者和家属所诟病的“恶心、呕吐、发热、脱发”等严重化疗反应,现在的化疗方案大多数不会出现,但是化疗的疗效还不尽人意。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治疗肺癌的新药物不断用于临床,为肺癌患者带来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曙光,其中独树一帜的要数靶向治疗。

    相信许许多多的人都听说过这类效果“神奇”的药物。现代医学已经发现,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是导致肺癌产生的主要病因,靶向治疗就是以这些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为靶点设计出特定的靶点药物,产生抗肿瘤作用,正常机体细胞因为没有这些基因变化,故而受药物影响较小。

    相比于化疗对人体全身细胞的无差别攻击,靶向药物可以精准地作用于特定的肿瘤细胞,因而疗效显著、且大部分副作用轻微。

    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肝功能损伤,偶见间质性肺病等,多数为轻到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目前多种靶向药物均经口服应用,在门诊和家庭即可给药,给广大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

    但很遗憾,靶向药物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因为并非所有肿瘤都具有目前已知靶向药物所针对的特定靶点。和人类一样,肿瘤之间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因而仅有部分患者能从靶向治疗中受益。

    那么哪些患者适用靶向药物呢?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确诊患者,建议在开始治疗前尽早检测肿瘤组织的EGFR敏感突变、ALK重排、ROS1重排等目前有靶向药物的数个靶点基因突变筛查,尤其是腺癌,小标本的鳞癌、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癌都建议检测。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组织检测,使用外周血进行检测也可以获得较准确的筛查结果。从已有的研究及指南来看,上述靶点阳性的患者采用相应靶向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优于化疗,推荐作为特定人群的首选用药。对于国人而言,EGFR敏感突变最重要,其中肺腺癌患者的突变率可达50%。而对于EGFR敏感突变阴性的肺癌患者,EGFR-TKIs有效率较低,但由于检测的假阴性可能,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患者全都不能受益。

    当然,靶向药物终究并非天赐神药,最终或早或晚出现获得性耐药,使得靶向药物无法继续有效地控制肿瘤。目前针对特定耐药的靶向药也在如火如荼地研发和上市中。目前靶向治疗纷繁众多,常用的针对晚期肺腺癌的靶向药在国内上市的已经有四种,针对EGFR突变的一代TKI药物有三种,如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针对ALK融合突变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但是还有很多已确定有效的药物在中国地区还未上市,处于不同期别的临床试验阶段,如二代EGFR-TKI 阿法替尼,三代EGFR-TKI 奥希替尼 (Osimertinb),预期在1—3年间会陆续上市。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等待更多有效药物的上市,而参与新药的临床试验也是专家和规范治疗指南积极推荐的选择之一。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