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5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一大会址《伟大开端》展半年吸引33万人次观众

“红色基因”传承需全社会参与


前来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的游客在门前排起长队。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静

    去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之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经过4个多月的施工布展,向公众开放《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以全新方式展现中共建党的珍贵历史,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奋斗、坚定信仰和伟大牺牲精神。截至去年底,展览已吸引了33万人次参观,而过去纪念馆一年的观众是50万人次,预计今年将有更多观众来此参观学习。

    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大会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是上海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宝贝’,在建党100周年来临前,上海应更加努力地把红色历史研究好、把红色文化传承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今年,纪念馆将以《伟大开端》为开端,开展更多学术研究、研讨会、宣传活动等,一方面汇聚全球党史研究专业力量,更加全面地还原中共建党历史;另一方面,加大展示力度,吸引更多观众来参观、了解建党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尤其要在青少年之中加大推广力度。“‘红色基因’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让这些未来一代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不易和历史的正确抉择。”

    新“升级版”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区面积从450平方米扩至近1000平方米。纪念馆原来的展览空间在二楼,一楼作为办公用地,重新布展时,纪念馆将原来办公所用的多功能厅等室内空间腾出来,用于布展;安检系统也移出了一楼大厅而放到天井里。一楼二楼的布展空间内,文物、文献、图片、雕塑、新媒体展示板等展品,引导观众投入奔腾的历史之河,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理想,感受他们为民为国的伟大。

    《伟大开端》 布展前,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党史专家辗转多地以及多个相关国家,搜集到很多记录党史开端的珍贵资料。其中突出展示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的俄文版、英文版,就是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复印而来。据透露,未来将继续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搜集中共建党的相关史料和文物,充实展览内容。

    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全社会都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给予孩子们更多时间,来此亲身接触中国共产党的珍贵历史。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