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1月07日 星期六
8
笔会

金莲寺


    陆蓓容

    极大的偶然中,驱车到了陌生地界。碧天渺渺,岩壑岑岑,忽然生出游兴。

    路在平谷间蜿蜒。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至此已是窄道,不得不弃车徒步。山门修有牌坊,很新。立了牌子,指明道路,原来最近的峰头上有座金莲寺,遂决定向寺里瞻望一番。已是深冬,大树各自换上内敛的灰绿颜色,草多枯落,鸟鸣声也不鲜灵。山道上百无聊赖,只能想,这寺到底是什么所在?有个如此好听的名儿,却又如此落寞无闻。

    上到山顶,傻了眼。迎面是间水泥小屋,整面墙被图示覆盖,走去一看,“金莲寺模拟效果图”。谛视之,复道行空,檐牙高啄,端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图样下印有原委,说明此寺兴修于宋,后来迭代修建,总是香客如云。一九五八年拆毁,至八十年代,附近村民醵资重修,却只能因陋就简,与它的盛名与香火太不相称。此次新修,乃彻底推倒重来,但愿得法门再阐,佛日重辉,云云。

    空地里几张条桌条凳,大约就是食堂。两条狗茫然前来,看我们双手空空,又踽步离去。回转身,才看到蓝色钢瓦板围起工地。径自进去都无人管,像是刚打了地基,什么都还没有。只左首红砖砌了座平房。三开间,挂匾,是临时搭建的寺庙主体无疑。内里几尊佛像,三两蒲团,一位缩手缩脚的看庙人。门口一张红纸,歪歪斜斜几行毛笔字,尚写今年腊八节照旧施粥。

    翻建自然要钱。屋外檐下贴满认捐告示。大雄宝殿的大金梁最为紧要,二十八万八千元,已有人乐助;瓦片、屋脊、门窗,不太昂贵,也都有了着落。剩下金柱、檐柱、柱础、椽子,明码标价,尚无消息。又募捐吉祥钟一口,“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庙在山顶,山在江与溪之间。若有钟声,或者真会传到远方,击破人心中种种痛苦或蒙昧。

    于是略略安慰,预备抬脚下山。山道一旋,自然回头,犹然瞥见工地门前横着什么东西。凝视之,却原来旧香烛架子浑身是锈,歪倒无言。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