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我们要做的,是给搪瓷重新定位”。
不同于父亲的娓娓道来,1989年出生的谢贤直截了当。
谢贤犹记得,童年生活中似乎到处都是“哐当作响”的各类搪瓷器物,一段时间这甚至让他觉得烦。
此后,他赴意大利米兰学习时装设计。留学的透气时光和距离产生的美感,让他得以从另一种角度重新审视父亲珍视了一辈子的搪瓷。
一次,他和女友一起观看了在意大利举办的世界搪瓷大会的图文资料,国外搪瓷器皿的色泽和造型让小两口“惊艳”不已,也让他们看到了国内搪瓷未来的发展新空间。
谢贤说,在国外,搪瓷和珐琅的英语单词是同一个,而从制作工艺看,景泰蓝和珐琅是铜胎上釉,搪瓷则是铁胎上釉,工艺差别并不大。
回国后,志同道合的小两口迅速组建了两个家:一个是自己幸福的小家,另一个就是专注于搪瓷创意产品开发的新品牌“玖申”。
玖,这个字在古语里代表着器皿光泽,也寓意着让百年搪瓷在生活中重放光彩。
经过近些年的制作技术改良,瓷釉的密着性已大大增强,也就是说,瓷釉和铁胎之间的结合将更为紧密,避免了过去搪瓷不经摔,一摔一块疤的尴尬。
小两口在国内兜兜转转,最终在浙江和广东各联系到一家厂家,愿意接手生产这种量小、而质量要求高的设计师品牌搪瓷。
目前的搪瓷生产流程是:大型机械制胚,然后上釉,再进行手工贴花。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有专门防污处理器,而贴花环节也避免了以往喷色所产生的污染。
经过前期的开发、打样、及反复修改,半年后,由谢贤爱人高欢欢亲自设计了4个系列的搪瓷杯、盘制品正式面世。有色块和线条的碰撞,有时尚的编织环绕图案,名为“收获”“流淌的世界”“木头与马尾”“线索”等4个系列产品进入了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买手店,市场反响良好。
谢贤创业的过程,也暗含着两代人对于搪瓷不同的观念和理解的冲撞与妥协。
老一代观念中的搪瓷,功能还是比较朴素,图案也大多是老一套的“万紫千红”“花好月圆”“芙蓉鸳鸯”等。而谢贤眼中的搪瓷,就应该延伸功能,借由杯盘碗碟延伸入每个家庭和生活的各领域,图案也应该既有中国元素,也讲时尚标签。
好在,两代人有着同样开放的视角和心态,也有着同一目标:把更精致的搪瓷产品送入世界。
有一个问题,十多年来,谢党伟一直没琢磨透。一次,他赴美国考察时,偶然间发现,自己厂生产的外贸订单搪瓷盘 (单价1美元),被装在镜框里挂在了美国人家的厨房墙上,一问价格,30美元。凭什么卖这么贵?
现在,谢贤能很好地给出答案:这就是艺术的附加值,也是我们要给搪瓷重新下的定义:不止是生活用品,更蕴含着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