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冬日,下午3时许,60岁的沈军旗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便出了门。“天气虽然冷,但是每天巡查河道闸门的任务不能停。”沈军旗是金山第二工业区的一名河道水闸管理员,平时,他的主要任务是维护金山第二工业区内的9道河道水闸正常运行,通过开关闸门,保持河道流通畅通。和时下流行的“河长”相类似,沈军旗被不少人称为“闸长”。
河长治水,闸长管闸,职责有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保持河道的水清岸绿。笔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金山区域水环境面貌,金山采取“河长制”等手段综合施策,力争在2017年底实现全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质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为2020年全区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打好基础。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水环境是市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在金山,不少河道的黑臭问题成为百姓生活的“痛点”。笔者了解到,根据 《金山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在全区1900多条段河道中,金山共摸底、梳理出了64条重点整治河道。其中,列入国家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考核的河道2条,分别为金山卫镇的穿心河和太平港;列入市级考核的黑臭河道34条;列入区级整治的重污染河道28条。
金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河道有的正在治理,有的即将治理。金山计划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河道清淤、引清调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到2017年底实现全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质有效提升。”
例如,在2条列入国家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的河道中,穿心河整治工作已在2016年全部完成,太平港将在2017年整治完成。在位于金山卫镇的穿心河现场,水面环境相比以往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澈的河水没有任何异味,水面浮有6座太阳能发电的生态浮岛,帮助净化水里的有害杂质,河岸两边,绿草如茵,环境优美。
“水环境治理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联动,综合施策。”金山区区长胡卫国介绍,为实现到“2017年全区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目标,金山已在全区推开建立起市、区、镇、村管河道的“河长制”管理、治理机制,由区、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担任“河长”,对所负责河道承担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职责,并严格考核问责。
河道治理需要标本兼治。除了推行“河长制”狠抓整治,金山还将在今年以“2017年水利专项工程”为抓手开展河道生态修复。例如,通过采用人工增氧、建设人工湿地、构筑生态浮岛、配置水生植物和陆域绿化等工程性措施,逐步修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系统,提升河道水景观,美化金山水域体系,加快建成具有江南特色、人水和谐的良好水生态和优美水景观。 (冯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