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武帝刘彻》是上海京剧院继《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春秋二胥》之后,最新上演的又一出新编历史京剧。既要忠于历史事实,又要努力创新,符合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并有当下的思考,其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名为《武帝刘彻》,但作品并没有介绍汉武帝的一生,而是截取其人生的一段高光时刻,以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张骞出征河西、抗击匈奴为背景,通过青壮年时期刘彻强家国、靖边患、通万邦的一系列举动,围绕刘彻与他身边张骞、公孙弘、霍去病、汲黯等重臣良将之间的关系和思想碰撞展开,直至最终君臣克服困难,共同完成了汉武大帝打通西域、和谐万邦、求天下安宁的宏愿。
导演王青主张这出戏力求做到戏曲和戏剧交融。她说:“《武帝刘彻》是一部生活的艺术性和艺术的生活化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不只是一个戏曲的概念,还是一个戏剧的概念。”戏剧的概念是什么?就是要把剧场的观众纳入到戏剧当中,让观众接受戏剧的真实,也就是接受戏剧对人物的内心分析。
这是一台老生戏。整部戏没有表现汉武帝人物故事的完整性,而偏重挖掘人物心理的细腻变化,且以演员的精彩演唱来达成。汉武帝刘彻由梅花奖得主、余派老生傅希如饰演,张骞由麒派老生鲁肃饰演,公孙弘由言派老生陈圣杰饰演。
傅希如饰演36岁时的汉武帝,他既有帝王的沉稳、又有年轻人的冲劲;既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又有关爱百姓的悲悯和兼听则明的胸襟。这几种气质的表演要兼顾,不能偏颇。如果傅希如过于着重表演刘彻的沉稳,可能在舞台上缺乏冲突和激情;如果强化他的威严傲气,却忽略他对百姓疾苦的重视,忽略他对不同意见的重视,也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傅希如的表演,做到了两者兼容,细腻地表演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在这个人物身上,人们可以看到老生的基本元素,又有武生的、甚至还有小生的痕迹。在傅希如看来,“刘彻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有恐惧,也有悲哀,我想让他这些普通人的情感在戏里得到释放。”傅希如以余派为基调,但又不拘于余派,而是融合了麒派等其他老生流派和武生元素,强化了刘彻果敢、英武、硬朗的人物气质。
陈圣杰饰演的布衣拜相的公孙弘,一生持重隐忍,在生命垂危之际,向武帝袒露心声。为了符合这个年迈老臣的形象,又要烘托起人物的忠君赤诚,演员以一段“紧拉慢唱”的唱段,展现一位走至人生终点的贤相对君王的耿耿忠心,对江山社稷的呕心沥血。面对公孙弘的垂危病体,汉武帝听了他临终前的忠告,还听到他打开国库粮仓救济灾民后为霍去病留下了10天的军粮……这时的刘彻,悲从中来,五味杂陈,有一段“二黄三眼”的唱段,婉转沉郁,痛心疾首,这一段老臣与明君的对手戏,感人至深,令观众无不动容。
鲁肃饰演张骞,同样显示了他的功力。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由长安出发,甘为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自己却被困13年,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但他是个文臣,不会带兵打仗,以致北路一战被左贤王的重兵打败。鲁肃是陈少云的嫡传弟子,从唱念到身段、表演,在彰显麒派鲜明特点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不同的老生流派,突出角色的悲天悯人之心,表现他正直、执着、敢言而又坚韧的精神风貌。刘彻和张骞在死牢中的一场戏,从误解到互诉衷肠,抑扬顿挫的念白和真诚激情的演唱,都极其感人(建议此处安排汉武帝对自己用人失当造成兵败的自责再加几句)。后面,刘彻从担忧霍去病大军的安危,到回想登基以来的风云变化、忧喜悲欢,一大段内心独白,用“反二黄”唱腔来咏叹抒发,也极为感人。
武帝身边还有一位著名的谏臣,此人名叫汲黯。汉武帝求贤若渴,任用人才不避亲疏,不问出身,不拘一格。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汲黯以东海太守召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他多次直谏,冒犯龙颜。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汲黯专门列传,记载了汉武帝听说汲黯来访,赶紧戴好帽子;因为不戴好帽子不能接见汲黯,可见汉武帝对这位忠臣的敬重。陈志鹏以花脸行当饰演汲黯,在戏里,刻画了汲黯不奉上、不迎上、说真话、“好直谏”“为民请命”的品格,值得赞赏。可惜的是,汲黯的戏份还不够充分。这种以民为本、刚直不阿的为官品格,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大发扬。
孙亚军饰演霍去病,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他的表演文武兼备,体现了武小生的行当特点,又融入了武术、舞蹈等元素,凸显了人物英武神勇的气质。
作品既有京剧传统意义上的演绎,也有前卫的表达方式。舞台通过写意的机械数控化肌理景片和平台装置组成戏剧空间,平台呈现犹如镜头般“拉动”,让观众有时而拉近、时而放远的观演感受。当武帝和霍去病在双时空表演时,景片勾勒出一幅大汉地图,武帝站在升起的高台空间,霍去病在下方冲锋陷阵,宫殿和战场空间实现交互转换,君臣心灵感应的神秘感和战场的气势均得以令人震撼的体现。服装设计汉代特色鲜明,宽袍大袖,线条简洁,采用了金绣工艺,刺绣图案中还带有汉瓦图形,增添了大汉宫廷的历史质感;只是金绣花纹分量重了一点、面积太大,穿在身上过于金光灿灿,有点抢戏。
《武帝刘彻》是对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的回望和反思,三年筹谋,60天排练,前景可期。希望主创团队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打磨,成为又一精品。(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