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十年,上海京剧院再推历史新编剧《武帝刘彻》。 (上海京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写意的肌理景片缓缓显现出一幅大汉地图,武帝站于升起的高台,霍去病在下方冲锋陷阵,宫殿和战场的空间交互带给戏迷不同以往的欣赏体验……昨晚,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武帝刘彻》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天蟾逸夫舞台迎来首演。这是继《春秋二胥》之后,上海京剧院时隔十年在历史新编剧上的再度发力。
《武帝刘彻》今年9月建组以来,讨论、坐排、响排、三合成耗时整整60天。这部承载厚重历史底蕴的大戏以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征河西为背景,通过青壮年时期刘彻强家国、靖边患、通万邦的一系列举动,展现了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向观众铺陈开一幅君臣相惜、八方融荣的大汉恢弘画卷。
“这次创作注入了很多现代意识。”导演王青对记者表示,君与臣的关系是《武帝刘彻》刻画的重点,“全剧深入人物的心理,臣子为君王分担天下事,君王也理解臣子的难处,共同完成和谐万邦、天下安宁的宏图大愿。”为了更好地凸显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王青在舞台上设置了三块可移动的平台,场景的转换就发生在观众眼前。“我们让观众将焦点放在演员身上,以接近‘展览’的方式将历史人物呈现在舞台上。”
《武帝刘彻》的舞台现代感十足,但京剧的流派魅力丝毫不减,三个主要角色刘彻、张骞、公孙弘均为老生行当,三位老生演员搭档的新编剧目并不常见。“既有老生,又有武生和小生的表演,‘刘彻’身上是各个行当的综合,丰富了我表演的层次和水平。”余派老生傅希如在剧中饰演主人公刘彻,他以余派为基调,融合麒、高等其他老生流派,表现出刘彻果敢、英武、硬朗。“一轮接着一轮情绪激烈的演唱,直至最后一场的大段反二黄,对演员唱功要求极高。”
与此同时,麒派老生鲁肃担纲“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博望侯张骞,从唱念到身段,他的表演在彰显麒派鲜明特点的基础上再作创新,突出人物悲天悯人的仁慈之心。布衣拜相的公孙弘则由言派老生陈圣杰饰演,着重展示谨慎、胆小又稍带圆滑的年迈老臣形象。孙亚军扮演的霍去病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他的表演文武兼备,体现了武小生的行当特点。
《曹操与杨修》《成败萧何》《贞观盛事》《春秋二胥》……新编历史剧是上海京剧院剧目长廊里的金字招牌。《武帝刘彻》中既能看到剧院的传承,也能看到创新的步伐。从幕后团队到演员阵容,《武帝刘彻》的创作班底由剧院中青年挑梁。“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音乐舞美的时尚化,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戏曲和戏剧嫁接起来,将生活的艺术性和艺术的生活化结合在一起,希望观众能同时看到剧中的真实感和艺术呈现。”王青说。